×

阿里云与人工智能及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的思考与挑战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46 MB | 2017-09-14

分享资料个

  
       3 月初的杭州,距离西湖不远的黄龙体育馆正在举行阿里巴巴的首届技术大会。马云站

  在舞台上,向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畅谈新技术战略。一项代号为“NASA”的计划

  随之启动。

  “面向未来 20 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 20 亿人的新经

  济体储备核心科技。”这是阿里巴巴内部对“NASA”计划的定义。

  马云说,阿里巴巴未来 20 年的愿景是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 20 亿消费者,

  创造 1 亿就业机会,帮助 1000 万家企业盈利。就像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驱动人类科技和

  生活的极大进步,新经济体必须建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术思考之上。

  阿里云视觉计算负责人华先胜当时坐在会场的第三排。

  “以前我们的技术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

  我们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到几个核心领域的研究。”马云

  的这句话让华先胜记忆深刻。

  按照华先胜的理解,这次技术大会标志着阿里巴巴从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转变。

  华先胜曾在微软工作 14 年,负责图像搜索,希望寻求技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2015 年

  4 月,华先胜加入阿里云,负责视觉计算团队。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原数据事业部总监闵万

  里也伴随公司组织架构调整,进入阿里云负责孵化各类人工智能应用。

  过去的 18 年,阿里巴巴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技术的

  光芒。在已涉猎的技术中,阿里巴巴不一定是业界最顶尖的,但是在将技术与应用结合方面,

  则居于领先地位。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正是一个典型。

  AI 应用之王

  《麻省科技评论》评出的 2017 十大科技突破中,阿里巴巴出现在强化学习与刷脸支付

  两大榜单中。从应用层面看,中国对 AI 的应用程度已远超任何国家,使用阿里巴巴人脸识

  别技术的用户约等于美国人口的一半。

  2017 年 1 月 11 日,闵万里在一次媒体分享会上透露,阿里云已同饿了么合作研发出人

  工智能 ET 新的调度引擎,正全面推行到外卖送餐领域。

  ET 是阿里云旗下的人工智能,集成了听、说、读、写、看的能力,优势在于对全局的

  洞察和实时决策。闵万里团队的职责是不断让 ET 适应新的工作,华先胜团队则偏重于训练

  ET 的基础能力。

  ET 入职饿了么担任调度员并非一帆风顺。“开始是我们主动找到饿了么。当时我们判断,

  如果 ET 要在调度领域真正落地,一定要把这个最难的场景攻下来,而一旦成功,将对业内

  起到很好的标杆作用。”闵万里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

  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和即时配送平台,每天配送订单超过 300 万,堪称全球最

  大的实时调度系统。

  对于人类调度员来说,每天中午和晚上的高峰都是巨大的挑战。以上海商城路配送站为

  例,一个调度员每 6 秒钟就要调度 1 单,他需要考虑骑手已有订单量、路线熟悉度等。可以

  说,这份工作已经完全不适合人类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