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之TCP/IP协议简述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4 MB | 2017-10-18

分享资料个

 10.1 TCP/IP协议概述
  10.1.1 OSI参考模型及TCP/IP参考模型
  读者一定都听说过著名的OSI协议参考模型,它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发展起来的,从上到下共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这个7层的协议模型虽然规定得非常细致和完善,但在实际中却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过于复杂。但它仍是此后很多协议模型的基础,这种分层架构的思想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相区别的TCP/IP协议模型从一开始就遵循简单明确的设计思路,它将TCP/IP的7层协议模型简化为4层,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和使用。TCP/IP的协议参考模型和OSI协议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图10.1所示。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之TCP/IP协议简述
  图10.1 OSI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对应关系
  下面分别对TCP/IP的4层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n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二进制流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要注意的是数据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n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帧封装成IP数据包,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n 传输层:负责端对端之间的通信会话连接与建立。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n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这里通过端口号来识别各个不同的进程。
  10.1.2 TCP/IP协议族
  虽然TCP/IP名称只包含了两个协议,但实际上,TCP/IP是一个庞大的协议族,它包括了各个层次上的众多协议,图10.2列举了各层中一些重要的协议,并给出了各个协议在不同层次中所处的位置,如下所示。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之TCP/IP协议简述
  n ARP:用于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n MPLS:多协议标签协议,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网络协议。
  n 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n ICMP:用于发送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的协议。
  n IGMP:被IP主机用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的协议。
  n 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n 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性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少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10.1.3 TCP和UDP
  在此主要介绍在网络编程中涉及的传输层TCP和UDP协议。
  1.TCP
  (1)概述。
  同其他任何协议栈一样,TCP向相邻的高层提供服务。因为TCP的上一层就是应用层,因此,TCP数据传输实现了从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传递。应用程序通过编程调用TCP并使用TCP服务,提供需要准备发送的数据,用来区分接收数据应用的目的地址和端口号。
  通常应用程序通过打开一个socket来使用TCP服务,TCP管理到其他socket的数据传递。可以说,通过IP的源/目的可以惟一地区分网络中两个设备的连接,通过socket的源/目的可以惟一地区分网络中两个应用程序的连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