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解析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3 MB | 2017-10-30

分享资料个

摘要:设计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的主控部件选用的是TMS320LF2407,无线通信模块选用的是nRF24L01。文中论述了系统各硬件模块的选择方案,给出了各部分的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的无线监测。
  关键词:DSP;nRF24L01;无线传输;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采用GPRS系统对地下水监测等,各种环境采样器也更加精确。但是大部分监测站的仪器装备技术含量较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多数小型仪器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亟待更新换代。而且,我国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精密仪器的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都比较高,使得目前大量的精密仪器无法实现本地化生产,主要依靠进口,这就导致了价格非常昂贵。
  本文基于DSP和nRF24L01设计了一种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操作简便、测量迅速、造价低廉、便于携带,能满足一定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且采用无线数据通信作为传输载体,可应用于蔬菜大棚、生产车间、温室、矿井等场所的温度、光度监测与控制系统。
  例如,在蔬菜大棚中,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大棚内白天增温快,当棚外平均气温为15℃时,棚内可达40~50℃,不利于蔬菜生长。同样,适当的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内的硝酸盐代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过弱或过强的光照也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因此,需要根据监测值适时调节棚内温度,以有效地避免不当的温度、光照对蔬菜的危害。
  1 方案论证
  本无线环境监测系统是由一个主站和两个分站组成。主站由无线收发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构成,功能是无线发送分站的编号和命令,并无线接收分站发送的信息,同时显示这些信息及分站的编号;分站由传感器模块、编码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构成,功能是采集温度、光照信息,显示所测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自己的编号无线传输给主站。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基于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解析
  1.1 主控模块
  本方案中主控模块选择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TMS320LF2407内置10位(双8路或单16路)A/D转换器、看门狗定时器模块;有41个可独立编程的数字I/O引脚,绝大部分有复用功能;外设接口有串行通信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与串行外设SPI(Serial Periphera1 Interface);2个事件管理器EVA、EVB可为所有类型电机提供控制技术,为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个16位通用定时器,3个具有死区功能的全比较单元。
  较MCS-51系列单片机而言,TMS320LF2407内部有32 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2.5 KB的SRAM,更能满足软件对空间的要求,且方便在线调试。利用其内置的10位A/D转换器,可以直接接温度、光度传感器模块,将测得的温度值、光照强度值等模拟量转换为TMS320LF2407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避免了用MCS51进行A/D扩展带来的麻烦。另外,TMS320LF2407有41个可独立编程的数字I/O引脚,绝大部分有复用功能,更能满足硬件对I/O口的需求。使用TMS320LF2407的串行外设接口SPI,可以直接和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提供的SPI接口相连,不需要软件模拟SPI。使用的开发环境是CCS3.0,完全支持C语言,方便程序编写。
  1.2 传感器模块
  选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其值较为准确,灵敏度较高;配合电桥使用,工作温度范围宽、体积小,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 kΩ间任意选择。与热电偶相比,热敏电阻价格低廉;与DS18B20相比,热敏电阻需要编写的程序更加简单。
  选用光敏电阻来测量光照。较光敏二极管,光敏电阻更能显示出光的强弱;而且,它能够和热敏电阻应用到同一电路中。传感器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
  基于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解析
  1.3 编码模块
  选用跳线开关组成编码模块。与普通开关组成编码模块相比较,成本更加低廉。用两列排针(各8位):一列排针接到TMS320LF2407的I/O口,并经过10 kΩ电阻接+5 V电源VCC,另一列排针接地。两列排针对应的位用跳线帽相连时置0,否则为1。这样可以设置分站的编号0~255,即本系统最多可以扩展256个分站,用来监测不同地点的当前环境温度、光度值。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