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NEC瓦级一体化小基站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5 MB | 2017-11-17

分享资料个

俄罗斯幅员辽阔,但大量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在东欧平原上。近些年来,除了“老牌”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克拉斯诺达尔和索契等新兴经济城市也步入了发展 的快车道。随着LTE业务在这些大城市的铺开,数据流量,尤其是楼宇等用户密集区域产生的流量给网络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如何实现LTE网络深度覆盖, 这一问题让当地运营商一筹莫展。
  此时,NEC的瓦级一体化小基站解决方案让当地运营商眼前一亮。其MOCN(多运营商核心网基站共享)技 术,让一个小基站能够同时为不同的移动运营商提供LTE业务,HetNet(多层立体异构网络)功能和SON(自组织网络)功能满足和多厂商基站设备共同 组网的要求。于是,即便没有光纤和直流电,在上述城市的热点地区,都能看见NEC的小基站“抱”在广告牌或是电线杆上。这些只有10升大小的“小盒子”里 蕴藏着NEC小基站创新技术的大智慧,成为帮助当地运营商快速地提升LTE网络容量,保障LTE服务的稳定提供的利器。
  小基站从“配角”走向“主角”
  俄罗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许多运营商要迈过去的一道坎儿。在传统语音、短信业务日薄西山之时,流量经营就成为运营商的发展大计。现在,LTE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如何解决网络覆盖,以更好为流量经营提供更好的支撑便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
  数 据洪流,正在成为全球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最新发布的《流量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年 底,数据流量将增加约12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也曾预测,未来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13倍,每部智能手机用户的平均流量将增长7倍,由2012年 的600M/月提高到5年后的5GB/月。
  海量数据流量正在推动运营商的网络升级。2G、3G时代,用户关心的是有没有信号,而到了4G时 代,用户追求的是上网快不快。流量意味着收入,如果因为网络覆盖不足而带来流量的减少,也就意味运营商收入的损失。因此,在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 下,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在从3G迈向4G。4G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通信时代,同时,4G也给业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4G的频段较高,因此其在深度 覆盖、信号强度、传播损耗以及信噪比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统计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70%~80%的移动数据 业务都是在室内环境下产生的,例如学校、居民区等。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采用传统的宏基站覆盖方式显然不合适,会存在覆盖欠佳、吸收话务比例不高等情况。而 低功率小基站解决方案的出现,就为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或许是时势造英雄,在LTE时代,小基站也从2G、3G时代的“配角”,成 为了4G时代的主角。在2G和3G时代,小基站的主要作用就是“补盲”,完善宏基站的覆盖,无论是角色定位还是市场容量都无法与宏基站相提并论。而4G时 代的来临正在改变这一局面。由于小基站在深度覆盖以及快速部署上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运营商实现热点覆盖、应对数据洪流的重要手段。小基站虽小,但拥有的 舞台却很大。
  现在,全球主流运营商都在积极展开小基站的部署。AT&T计划到2014年,部署的小基站数量将是新增宏基站数量的4 倍。沃达丰、软银、SFR、Sprint等运营商都已经部署了数十万个小基站。在我国,随着4G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迈入4G时代,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模 式将引爆信息消费浪潮,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小基站部署上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想运营商所想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解决LTE网络深度覆盖问题上,两大难题让运营商绞尽脑汁。
  站址问题首当其冲。运营商要找到新的站址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便找到,新增站址的配套设施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例如不具备直流供电、不具备光纤等。
  针对这一难题,NEC为运营商提供“全新最后一公里”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一整套方案包括:移动宽带整体产品体系,包含小基站产品和LOS/NLOS无线回传产品;一站式服务,包含流量监测、站址规划、安装与调试、网络优化等。
  NEC 的MB4300系列产品便是其中代表。MB4300系列产品是一套紧凑型、一体化小基站解决方案,一些狭小的空间便是它施展拳脚的大舞台。它可以被安装在 天面、狭窄的室内空间;可以安装在墙上、抱杆上,让运营商实现“零站址”安装。MB4300系列产品既可以支持直流供电,也能支持交流供电,降低了对供电 设施的要求,创新的散热技术,实现无风扇、零噪音运行。这一系列产品还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回传网络环境,例如NLOS/LOS微波、WiFi、EPON /GPON、以太网、XDSL等,不要求安装的站址必须有光纤接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