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解析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4 MB | 2017-11-22

分享资料个

 1、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建设越来越多,对交通控制、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已成为当前交通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简称LPR)系统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项目管理中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1-2]。
  本文所研究的车牌识别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对于目前LPR作为ITS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系统所设计的是一个基于DSP和FPGA的嵌入式车牌识别系统[3-4],该系统不同于传统的车牌识别系统,具体实现过程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2、系统结构设计
  传统的车牌识别系统主要采用摄像头、视频采集卡、工控机几个主要模块搭建出来的方法来实现,其优势是实现容易,但是成本高、实时性不强、安装和维护不便。而在本文系统设计中,摒弃了传统的模式,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713B高性能(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DSP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Altera公司性价比很高的Cyclone系列EP1C12Q240型号的FPGA作为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与相关的图像采集及控制,再加上一些外围器件(FLASH、SDRAM等)共同构成本嵌入式车牌识别系统硬件平台,如图1所示。
  与传统的车牌识别系统不同,该系统无需计算机即可实现车牌图像的采集、识别、输出结果,具有识别性能高、环境适应性强、安装维护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其中采用以DSP和FPGA作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最大优点是结构灵活、通用性强、适合于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算法和实时控制;同时其开发过程可以并行进行。
  嵌入式车牌识别系统的设计解析
  图1 车牌识别硬件框图
  2.1 视频输入模块
  目前,世界上实际应用的电视信号制式主要有NTSC制、PAL制和SECAM制3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PAL制,我国也采用PAL制,此系统采用的摄像头输出的视频信号就是标准的PAL制式。
  PAL电视制式规定,场扫描频率为50Hz,每秒扫描25帧图像,每帧包括奇、偶两场图像,每帧图像的扫描行数为625行。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和确保同步的“复合同步信号”以及消除扫描逆程回扫线的“复合消隐信号”等辅助信号构成。PAL制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后,一般输出数据格式符合ITU656 YUV4:2:2标准,输出一帧图像的625行数据中,其中有效图像数据占572行,其他为场消隐信号;同样,每行有效的图像数据也只有720个象素。
  本系统中输入是PAL制式的模拟图像数据,必须要经过A/D转换才能供后续系统处理。此系统选用的视频解码芯片(A/D)是Philips公司的SAA7113H[5],支持标准的PAL制式视频信号输入。输入可以为4路CVBS或2路S视频(Y/C)信号,通过内部寄存器的不同配置可以对输入进行转换,输出8位“VPO”总线及一些场、行同步控制信号,其中输出图像数据为标准的ITU656 YUV4:2:2格式。SAA7113H内部具有一系列寄存器,可以配置为不同的参数,对色度、亮度等的控制都是通过对相应寄存器改写不同的值,寄存器的读写需要通过I2C总线进行。由于TMS320C6713有自带的I2C总线接口,所以系统设计里,利用DSP通过I2C总线对SAA7113H进行配置控制,简易了系统的设计[6]。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