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过去一年里,新能源汽车增长依然保持在高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而其中新能源汽车增幅最大,带动了整体汽车销量的行情。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40.9%,相比2023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里,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了多种新技术,比如5.5C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包、端到端城区NOA方案上车、车位到车位的智驾上车、16Gbps的车载Serdes芯片、座舱投影等,还有更多高端产品上应用的技术更多下放到更低价位车型上。那么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又会有哪些技术发展的趋势?这里我们根据过去一年中对产业链的观察,大胆预测一下。
分布式电驱进一步下放
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多电机加速落地。以比亚迪为首,四电机易四方技术平台在仰望U8和U9上首发后,去年下半年,三电机的易三方平台在腾势Z9系列上首发亮相。易三方借助三电机的配置,可以实现超高角度的后轮转向,极小的转弯半径,以及“圆规掉头”等传统车型无法实现的驾驶模式。
类似易四方、易三方的技术,是分布式驱动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分布式驱动受到电动汽车厂商关注,一些厂商的分布式驱动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上车,还有更多厂商以及Tier1展出了相关的电驱系统,或是在预研阶段。业界普遍认为,分布式驱动是未来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解决方案之一。
小米在去年11月对外披露了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其中就包括超级四电机系统,通过功率密度更高、轻量化的电机,实现总功率高达2054匹马力的四电机系统。同时小米超级四电机配合全新的整车控制器,能实现每秒 500 次的高频扭矩协同控制,结合扭矩矢量控制技术,车辆能够轻松应对打滑、陷车等挑战,确保车辆在复杂场景中平稳驾驶。同时也能通过四个车轮的转速,完成车辆原地掉头的动作。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而2025年,已经披露的三电机以及四电机车型已经有数款,包括搭载三电机的小米SU 7 Ultra,以及领克和极氪的旗舰车型,都将会使用分布式电驱的布局。随着集成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控制算法等应用的成熟,相信在今年我们能看到分布式电驱下放到更多车型上。
GaN OBC上车
GaN上车的故事已经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业内目前对于GaN功率器件能够应用在牵引逆变器上都不太乐观。不过GaN OBC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一方面是不涉及车辆行驶安全,失效带来的风险较小;另一方面是相比SiC,GaN的应用能够将OBC尺寸进一步缩小,效率也更高。有案例显示,使用GaN的OBC方案能够比SiC方案尺寸缩小60%。
包括英飞凌在此前公布的OBC技术路线图上,也表示2025年开始将在OBC上使用GaN,功率密度提高至6kW/L以上。去年多家Tier1都已经发布了一些应用了功率GaN的OBC产品,相信2025年我们有望可以看到GaN OBC首次实现在量产车型上被搭载。
激光雷达成本极致压缩,下放平价车型
五年前,500美元的激光雷达还是不可思议的价格;今天200美元的激光雷达却已经触手可及。去年总体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继续延续极高的增速,在十多万的车型里,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车型搭载了基于激光雷达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不过去年以小鹏为代表的车企,在推出的新车型上全系取消了激光雷达,目的当然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低价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实际表现上看确实非常成功,小鹏凭借Mona M03和P7+两款性价比车型,几乎超越了近几年占据新势力车企榜首位置的理想,而且还是全系纯电车型。
但激光雷达厂商显然不希望车企通过取消激光雷达降本的选择成为趋势,于是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去年年底表示,远距ADAS激光雷达产品计划在2025年价格减半(约200美元),令激光雷达对于15万以下更廉价的电动汽车也有吸引力。现阶段15万以上电动汽车的激光雷达采用率为24%,未来将可能跃升至40%。
同时去年亿咖通也宣布入局激光雷达,推出两款自研激光雷达产品,当时表示在2024年底SOP。当时亿咖通也表示,其长距离半固态激光雷达成本可以降至200美元,短距固态激光雷达成本则可以低至100美元。作为吉利集团的主要供应商,亿咖通的自研激光雷达有机会很快出现在相关车型上。
在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后,带来的安全冗余能否吸引小鹏等车企在低价车型上也加上激光雷达?可以期待今年各大车企改款车型的智驾方案变化。
豪华车型标配主动悬架
过去全主动悬架只出现在百万以上超豪华车型上,保时捷Panamera选配PAR主动悬架的价格是12.5万元。去年开始,比亚迪仰望U8/U9,蔚来ET9等开始用上全主动悬架,一段时间内主动悬架的关注度大大增加。
汽车悬架的本质,是如何快速调整悬架的刚性和高度,延迟越低,调整幅度越大,那么体验的效果就能越好。在蔚来ET9发布会上展示的视频中,依靠主动悬架的快速检测路面起伏并快速做出反应,车辆能够完全适应路面上的减速带,及时改变悬挂行程,真正实现如履平地的效果。
因为电控液压装置本身功率较大,过去在纯燃油车上几乎是难以实现量产的。但在新能源车型上,由于供电充足,能够支撑大功率的液压泵,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主动悬架。小米在此前也透露了全主动悬架的预研技术,为每个轮端的全主动悬架分别配备了功率高达 4.6kW 的强大动力源,让油压能够快速传递到减震器,举升力最大可以超过 44400N。据目前车企以及市场上的一些消息,进入2025年,也将会有一批国产旗舰车型将会搭载全主动悬架,未来有机会成为国产品牌旗舰车型的标配。
插电混合动力崛起
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9.7%,但其中有很大部分增长来自插电混合动力车型。2024年国内纯电车销量771.9万辆,同比增长15.5%;插电混合动力销量虽然只有514.1万辆,但同比增长高达83.3%,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按照这个趋势,2025年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就要超越纯电汽车。实际上我们从车企的规划来看,过去纯电新势力车企,都在布局增程等技术。比如极氪、小鹏、小米等电动车企,都在其规划内推出增程或混动车型,而在过去两年,阿维塔、零跑、哪吒等电动车企已经在自家车型上引进了增程器。
这意味着在中国复杂的使用工况中,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未得到大幅突破的情况下,续航焦虑仍需要油箱去解决。增程车型保留了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低噪音等优势,但也具备使用燃油为汽车持续充电的能力,这是目前纯电汽车增速放缓下,各大电动车企寻求的增长通道。
2025年,我们会看到市面上更多电动汽车投身增程式车型中,相信到下半年会有更多的增程车型出现在市场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