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联发科,打入游戏本市场?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近日有消息称,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将推出面向笔记本市场的APU,并最快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进入市场。
 
同时,据称英伟达已经与戴尔旗下游戏本品牌Alienware进行合作,通过更低的功耗,实现RTX 4070同级的性能,并搭载在更轻薄的机身内。
 
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处理单元)是AMD推出的一种处理器架构概念,主要理念是将CPU和GPU集成在同一个封装,甚至是同一芯片上,使得CPU和GPU可以共享内存资源。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能够减少主板空间占用,提高能效的同时降低成本,在笔记本应用中优势尤为突出。
 
同一封装集成Arm CPU + Blackwell GPU,WoA生态最强芯?
 
关于英伟达和联发科合作的这颗芯片,早在去年就已经有零星的消息被曝光。最早流出双方合作的消息后,市场认为双方正在打造面向游戏掌机的SoC产品,随后又有消息指出双方合作是面向AI PC芯片。
 
到了去年10月,有消息称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的AI PC SoC将采用3nm制程,当时已经准备流片,并已经有联想、戴尔、华硕等客户计划采用该款芯片。
 
随后在今年年初,有更详细的消息流出。英伟达与联合科合作的WoA(Windows on Arm) SoC将采用Blackwell架构GPU,拥有180TOPS至200TOPS算力,并将推出两款产品,分别是面向高端市场的N1X,以及面向中端市场的N1。
 
其中面向高端的N1X将会率先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而面向中端的N1则会在2026年推出。英伟达对于这一系列产品的预期非常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出货300万颗N1X芯片,在2026年全年出货1300万颗N1芯片。
 
根据英伟达出货量预期估算,这个规模的出货量将会给联发科带来2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会占到联发科2026年总营收的8%。
 
而不久后,Geekbench网站上出现了英伟达N1X的跑分成绩。不过从跑分结果和芯片规格来看是被限制了性能,只开启了4个CPU核心,默认频率仅3.2GHz。而同是联发科的旗舰手机SoC 天玑9400+上的Cortex-X925超大核频率已经达到3.73GHz。
 
Geekbench上的信息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这款芯片是运行在Windows 11上的。这就可以确认,N1X是面向WoA的AI PC产品,而目前WoA生态中,几乎只有高通推出的骁龙X Elite一款产品。
 
从X Elite目前的表现来看,先不论性能如何,在PC市场上这款产品确实说不上成功。除了在续航方面得益于Arm架构的特性,远远领先于当时主流的x86 PC,其他方面由于Windows生态软件对Arm架构的适配度较为落后,导致了市场未能广泛接受WoA PC。
 
更不用说后来英特尔推出的Lunar Lake架构处理器,解决了续航短板,令骁龙X Elite的处境更为尴尬。
 
作为与骁龙X Elite同赛道的竞争者,英伟达N1X拥有后发优势。在GPU方面英伟达拥有成熟的生态,无论是开发者、工程师的生产力工具,还是3A游戏,都有非常广泛的支持。N1X使用了英伟达2024年推出的Blackwell架构GPU,性能预计与笔记本电脑版RTX 4070接近。
 
相比上一代的Hopper架构,Blackwell在架构上升级了第五代Tensor核心,能够提供高速FP4精度的计算能力,给DLSS4带来强大的多帧生成能力;图形性能上升级了第四代光追核心,光线追踪多边形相交效率综合来看是2018年图灵架构的8倍,是2020年安培架构的4倍,是2022年Ada架构的2倍,但同时内存使用率只有Ada架构的75%。
 
在CPU方面,预计联发科会选择Cortex-X925为超大核,Arm官方就将Cortex-X925定义为“为下一代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终极性能”,最高支持14核心。
 
在通过Arm CPU和Blackwell GPU结合成APU的形式后,预计可以以65W功耗实现过去120W的x86 CPU+RTX4070 Latop的性能。从TDP来看,晓龙X Elite提供23W和80W两种TDP的参考设计方案,显然英伟达N1X和N1也是类似的产品定义。
 
英伟达联手联发科,能挽救WoA设备市场吗?
 
从现阶段的Windows for Arm生态来看,简单的办公是能够满足的,但windows过去的重要优势就在于极为丰富的软件,以及较高的自由度。
 
而传统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大多是为 x86 架构开发的。尽管微软在windows11 for Arm上通过模拟器支持了部分x86应用,但性能和兼容性仍然存在局限,用户体验可以称得上糟糕。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晓龙X Elite在推广初期,PC产品价格都定位至中高端,甚至有不少是万元级别的产品,均价大概在7000到8000元。这对于一种并不完善的产品来说定价毫无疑问是过高的,去年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吐槽WoA设备售价过高的问题。
 
确实,市场反馈是最真实的,今年我们也可以看到,搭载晓龙X Elite的PC产品价格已经下降至3000到4000元级别。在价格下降后,明显看到市场舆论开始对Arm PC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至少是相关对新技术感兴趣的极客或发烧友玩家口中,风评开始逐渐转变。
 
当然除了价格之外,市场认知和产品定义、加上开发者的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WoA 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微软的推动。有观点认为,微软在推广WoA方面的态度并不够积极,未能有效引导开发者适配ARM平台,也未在硬件厂商中形成足够的号召力。
 
过去在谈论RISC-V的发展时,我们曾表达过一个观点:RISC-V的推广需要更强的硬件基础。那么对于WoA来说这样的逻辑会不会同样成立?联发科和英伟达的入局,可能带来WoA设备中最强的芯片性能,加上英伟达的生态号召力,或许这次N1X的推出,会是WoA设备的一个拐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