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公布三款全新i.MX RT跨界处理器产品,RT1050新封装版本也来了

制造/封装

515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恩智浦NXP在中国举办了媒体交流会,对跨界处理器I.MX RT系列产品进行了分享,同时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恩智浦资深副总裁兼微控制器业务线总经理 Geoff Lees一开始便表示,恩智浦的工程资源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向中国倾斜。作为中国最大的ARM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及汽车娱乐系统供货商,恩智浦在中国共有将近7000名员工,覆盖设计、硬件、软件、客户支持全线的产业链。

恩智浦在苏州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是其在中国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上海也有一个很大的设计中心,这都是在微控制器部门里的先进团队。Geoff Lees指出,除了两个设计中心之外,恩智浦在天津有生产部门,目前很多产品在天津生产和设计。

同时,恩智浦和中国大学的合作也非常紧密,目前正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展四年全日制本科新工科实验班,这也是天津大学120年历史中的首次。

2017年6月17日,恩智浦首次公布i.MX RT跨界处理器。i.MX RT基于Arm Cortex M7内核,增加了片上RAM,去掉了价格较高的Flash ROM,使之兼具有MPU的高性能和MCU的低成本特点,成为过去一年中的爆款。

第一款产品RT1050在苏州设计并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SMIC)制造,于2017年10月量产,体现了恩智浦“为中国定义、设计、制造和服务中国”的战略。RT1050的性能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50%。不到一年时间,中国已有四大客户进入量产,在全球已有2500个客户在进行开发。据官方估算,RT1050发现的机会已达到5亿美元数量级。

交流会上,恩智浦微控制器业务线全球资深产品经理曾劲涛还向大家公布了三款全新的i.MX RT跨界处理器产品。

首先是基于RT1050进行向下拓展而诞生的RT1020,其价格比RT1050低30%,主频528MHz,还有加密等功能。其次是RT1050新封装版本,使用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的大封装,可降低生产PCB的成本。

随后的RT1060,作为RT1050的增强版本,其CPU主频提升至600MHz,片上RAM增加至1MB、支持高速GPIO、CAN-FD和支持同步并行接口的NAND/NOR /PSRAM外扩存储控制器,可以用做图形加速、以太网口、高速USB等。

曾劲涛表示恩智浦今年还有多款产品计划,包括推出带有强大的DSP核心的RT芯片,可以支持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硬件加速、增加了WiFi和蓝牙模块的RT Connectivity加强版处理器,以及价格只有RT1050一半的入门级RT1010。

在RT系列新品之外,恩智浦还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款目前全球性价比最高的全操作系统处理器:i.MX 6ULZ,包括处理器硬件和整套Linux软件包。恩智浦预计,高性价比的Liunx处理器在中国市场上将会非常受欢迎。

DSC(数字信号控制器)是结合了DSP和MCU控制器结合的产品。据记者了解,这个产品其实在恩智浦已经有超过15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积蓄力量。近几年它的发展势头很猛,连续保持超过50%的增长率,远远快过市场上MCU的平均增长率。

鉴于此,恩智浦决定对DSC产品线进行进一步的投资。DSC有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特别为电机控制、电源转换和无线充电应用做了特别的优化,可以提供更强的处理性能和更好的功耗特性。

DSC系列产品非常契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当下许多工业应用,从各种电源转换、汽车和电机控制,到最近非常火爆的无线充电,都需要用到DSC。以工业级无线充电来说,恩智浦基于DSC芯片开发了从5瓦到200瓦的全线方案,在硬件、软件、支持和企业标准认证等方面,均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恩智浦从去年开始针对DSC产品线进行投资,目前正在90nm产品线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包括更低的功耗、更大的处理能力等。恩智浦的战略是希望借助先进工艺和RT产品平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所需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中国客户和全球客户。

最后,恩智浦还透露了i.MX 7和i.MX 8M两个全新处理器系列。记者获悉,这两款全新处理器均由中国团队设计,其中i.MX 7ULP使用28nm FD-SOI(全耗尽绝缘硅)工艺制造,不仅功耗接近市场上微处理器的最低功耗,同时还有很强的本地语音处理能力,可以在智能家居和汽车上开展广泛的应用。

而i.MX 8M处理器为三星14nm FinFET工艺制造,尺寸和功耗均只有主流手机芯片的四分之一。i.MX 8M使用了4核Cortex A53@2GHz,拥有32位多频道语音处理能力,可以在物联网上有很多的应用。Geoff Lees还在现场展示了i.MX 8M的样片。

Geoff Lees表示,恩智浦不会选择大型“XPU”AI处理器的路线,而是希望将小型人工智能核心加入到已有的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构架上,并相信这样的战略可以让客户在最终产品上真正享受到人工智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