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94
条文说明
主编单位:广播电影电视部
1 总 则
1.0.1 本条是制定本规范的宗旨,是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在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方面所作的原则规定,即在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既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又要尽量节省投资。
1.0.2 本规范是以射频同轴电缆的传输分配系统为主要对象,也适用于采用光缆、微波(含多路微波)及其任意组合作为干线来传输信号的系统。
1.0.3 根据国务院关于有线电视管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各地的城镇电缆电视网建成以后,各单位的局部网络都应加入所在地城镇的电缆网,因此各局部网在建设、设计时都要与当地广播电视事业和有线电视网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另外,在前端位置的选定、干线路由的选择方面也必需与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相适应,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2 系统的工程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越多则需要的传输频带越宽,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影响就越大,因此对系统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样造价必然高,所以必须综合权衡来确定频道数。
2.1.2 本条将采用“全频道”传输方式(VHF/UHF频道直接传输方式)限制在干线衰耗小于100dB的场合(即干线很短的场合),这主要是由电缆性能所决定的,当干线衰耗超过100dB时,“全频道”的传输质量就难以保证。这时应改用VHF传输方式,如果所需传输频道较多可采用邻频传输方式,并使用增补频道。
2.1.3、2.1.4 根据系统的规模、功能及各种环境条件来选定系统模式,再按照不同模式分配系统各部分的技术指标,这是目前通常采用的设计方法。
2.1.5 系统中所用设备、部件及材料的质量对整个系统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选用经验合格的产品,产品应附有铭牌、检验合格证、产品技术指标和使用说明书。对进口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才能使用,并应优先选用国内产品,选用的国外产品应符合中国广播电视制式和频率配置,其性能指标必须优于国内产品。
2.1.6 参考机电部部件环境温度要求选用。
2.2 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2.2.1 这里所举的四种模式都是同轴电缆单一传输方式,这是目前我国用得最多的传输分配方式。当前也有不少系统部分采用了光缆或多路微波作为超干线,对于这些系统的设计仍可按本节规定处理。
2.2.2 本条所定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设计值要求均比《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中的规定大ldB,这是为了给工程设计预留余量。
2.2.3 本条中几种不同系统的模式,其各部分的指标分配系数,是根据我国目前部件生产质量水平结合工程实践的经验确定的。今后如果主要部件质量有了大的提高还可修订。
2.2.4 本条2.2.4.3中把载波互调比分为二阶和三阶分别计算,这是因为近年来采用增补频道的系统日渐增多,二阶互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2.2.5 本条对系统输出口电平设计值统一规定为70±5dB,但当采用同频收转方式时,在强场强区,对较高楼层,为了防止直射波造成的前重影干扰的影响,条文规定可适当提高其输出口电平,一般提高5~8dB(不超出GB6510—86表4的规定)。
邻频传输的系统输出口的电平设计值取64±4dB,是由电视接收机的性能决定的。邻频传输的系统不宜采用同频收转方式。
2.2.6 此处提出的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电平差比现行国家标准《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的规定稍严格些。
相邻频道间系统输出口电平差不得大于2dB的要求,是根据目前国内许多厂家邻频传输方式的实践经验提出的。
2.3 接收天线
2.3.1 这是为了接收信号不受障碍物阻挡和各种电磁干扰,以达到最好的收视效果。
2.3.2 确定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收测,但实际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在进行理论计算时有很多因素是很难全面考虑的,这使计算结果往往与实测相差甚远,因此本条提出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观视听效果来确定。
对新建筑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的测定,为了模拟建筑物建成以后的状况,可以选择附近一幢条件(高度、受阻挡情况)相似的建筑物来测量。
2.3.3 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送入前端的信号质量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2.3.4 本条提出了天线机械性能方面的要求。
2.3.5 本条提出了天线各连接部位的防雨要求。
2.3.6 本条是对天线安装设计方面的要求。
2.4 前 端
2.4.1 限制送入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是为了使前端输出信号的载噪比不低于设计值。
2.4.2 第2.4.2.1款对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的限制是考虑到当电源、温度等变化时留有一定余量。第2.4. 2.2款对于宽频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输出电平的限制是为了保证非线性失真指标满足要求。式(2.4.2—2)中的系数7.5是考虑到部分视频信号同步的情况。
2.4.3 这是根据系统需要和目前产品能够达到的水平而定的。
2.4.5 有关邻频前端设备的要求是根据当前我国许多邻频系统实践的要求和生产厂家能够达到的水平而制定的。
2.5 干线传输
2.5.1 限制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最低值是为了保证干线部分的载噪比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5.2 限制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最高值是为了保证干线部分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5.3 本条对输入、输出电平所留的余量主要是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2.5.4 本条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是为了保证干线指标不劣于设计要求。用桥接放大器或定向耦合器来提供分配点是为了保证干线的特性稳定免受分配网络的影响。
2.6 分配网络
2.6.1 把非线性失真指标均等地分配到分配网络的各个放大器(桥接放大器、延长放大器)上,比按桥接和延长两类放大器分别分配更灵活些。
2.6.2、2.6.3 对于桥接放大器和延长放大器只限制其最大输出电平,是因为在分配网络中放大器的输入电平通常都比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噪声指标的要求。
2.6. 4、2.6.5这两条都是保证分配网络的匹配所必需的。
2.7 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
2.7.1 前端机房的面积根据播出节目的套数来定是非常必要的,播出节目套数多了,除前端设备、控制设备增多外,监视设备也要增多,特别是监视屏增大,前端机房面积必需相应增加。节目套数增加不足5套,也按5套计算。
2.7.2 此处所定演播室的技术要求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从当前摄制设备的要求并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的。
2.8.1 在电缆电视系统中,防止外界电磁波侵入系统造成对电视信号的干扰和抑制系统内电磁信号向外辐射,形成对其它通信设施的干扰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采用增补频道的系统更是如此。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部件和系统的辐射和屏蔽指标,因此这里只提出了“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
2.8.2 本条提出了对系统部件(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户终端等)安装的要求。
2.8.3、2.8.4 这两条提出了对前端设备、机房、控制室的安装设计的要求。
2.8.5、2.8.6 对机房内和楼内的线路敷设设计提出了要求。
2.8.7 提出了室外线路敷设的设计原则。
2.8.8、2.8.9 提出了室外线路敷设安全方面的要求。
2.8.10 提出了室内电缆敷设的要求和安全上应注意的问题。
2.8.11 提出了器件安装的要求。
2.9 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
2.9.1 在电缆电视系统中既有耸立高空的接收天线,又有大量暴露在原野的传输电缆,遭雷击的可能性很大,而系统中的设备和部件又多系微电子设备,容易遭到损坏,且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应具有防止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2.9.2 独立避雷针与天线之间保持3m以上的间距,是为了在遭受雷击时防止避雷针对天线的反击。避雷针的高度能否满足对天线设施的保护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
2.9.3 避雷系统的接地质量对防雷效果影响很大,利用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防雷效果;采用两根接地线是为了使接地更可靠。
2.9.4 将外屏蔽层和金属管与竖杆连接,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雷电流进入电缆的外导体,从而避免雷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2.9.5 这是为了防止雷电波从天线放大器的馈电线路侵入低压供电系统,造成对前端用电设备的损坏。
2.9.7 本条提出了防止雷电感应的措施。
2.9.8 本条提出了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2.9.11 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2.1条第五款的规定。
2.9.12 本条是针对目前不少工程中的错误作法提出的。
2.10 供 电
2.10.1 前端机房一般用电量不很大,采用单相电源可以满足要求,但为了不受其它用电设备的影响,应有独立的供电回路,在配电板设独立的闸刀(或空断)和保险。
2.10.2 设有演播室(厅)时,演播室的灯光用电量较大,宜采用三相电源供电,并从总配电盘引出。
2.10.3 这是为了防止灯光用电对技术设备用电的影响和干扰。
2.10.4 为了保证系统不间断的工作,干线和支干线上的放大器都应采用电源插入器集中供电的方式。
3 系统的工程施工
3.1 一 般 规 定
3.1.2 3.1.2. 1款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执有系统工程施工执照,这是遵照国务院有关有线电视管理的要求,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3. 1.2.2~3.1.2.5款提出了保证施工的必要条件。
3.1.3 本条提出对施工环境的调查了解,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
3.1.4 本条提出了对所使用的材料、部件和设备进行检查的具体规定,这对保证工程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2 接收天线
本节对于接收天线的安装,从确定最佳方位、固定牢固和防雨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3.3 前端机房
本节主要从机柜、控制台的安装,室内电缆光缆的布放,引入引出以及接地母线的施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3.4 干线架设
3.4.1-3.4.7 提出了对架空电缆、墙壁电缆、直埋电缆以及电缆穿管敷设时的要求。
3. 4.8 提出了干线上放大器的安装要求。
3. 4.9 对于光缆的施工要求,是按邮电部门目前光缆施工的要求提出的。
3.5 支线和用户线
本节推荐采用自承式同轴电缆做支线和用户引入线,主要为了施工方便、质量好。
对于用户室内电缆的安装则要求做到牢固、美观。
3.6 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
3. 6. 1-3.6.3 对接闪器、避雷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的安装提出了要求。
3. 6. 4、3.6.5 对干线放大器、供电器的防雷接地安装提出了要求。
3. 6. 6 推荐在重雷区采用接地盒来做用户引入线接地,这样可使接地措施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3. 6. 7 为了系统的安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达到要求,采取措施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则应修改接地装置的设计。
3.7 系统的调测
本节所推荐的前端、干线和用户部分的调测项目和步骤是目前一般厂家和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所有各项测试数据如果偏离要求,都应查明原因。
4 系统的工程验收
4.1 一般规定
4.1.1 根据国务院规定,有线电视系统的管理部门就是当地广播电视厅(局),因此系统竣工后应向当地广播电视厅(局)申请验收。
4.1.2 为保障建设单位的利益,一年的保证期是必要的。
4.1.3 各地广播电视(厅)局负责系统的管理和验收工作,配备需用的仪器是非常必要的。
4.1.4 本条提出了验收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
4.1.5 这样分类是参考国外的作法,也适合我国的情况。
4.1.6 对标准测试点作出规定,是为了使所测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和便于测试某些指标。
4.1.7 规定各类系统的标准测试点数量,是为了使验收时,既能验出系统的实际水平,又不致使验收工作太烦琐。
4.2 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本节主要参考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五级损伤标准。
4.3 系统质量的测试
按照系统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必测项目,这是参照国外目前的做法并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来决定的。
各种必测项目的测试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30MHz一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规定,也可采用等效代用办法。
4.4 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是参考日本有关标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规定的。
4.5 验收文件
各类工程文件的归档对以后系统的维修扩建和改建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