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89C51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和存储器组成资料说明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13 MB | 2019-04-23

李鸿洋

分享资料个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ARM为主的32位MCU(微控制器)已普及开来,8位MCU已被很多人认为将被淘汰,更何况其中的老古董MCS-51系列单片机。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8位MCU还牢牢占据着工业控制领域的主导地位,一个原因是8位 MCU的开发成本比较低,也有大量的成熟设计方案,还有一个原因是历史的延续,新的产品还处在不断变化中,老产品则是经数十年的淘汰而留存下来的精品。

  MCS-51系列单片机正是如此,自1980年由Intel推出后,获得很大成功,并不断改进而形成系列,成为最普遍使用的单片机内核和指令系统。后来,ATMEL、NXP等多家著名半导体公司推出兼容和增强的51系列单片机,应用普遍,因此成为单片机教学的主要示例,熟悉其结构和指令的工程师数量庞大。这几年,随着AVR、PIC等更高性能单片机的推广使用,特别是ARM Cortex-M系列32位MCU价格的持续走低,原来主要以生产51兼容的通用单片机的半导体公司才逐渐淡出市场,但仍有大量以 51为内核的计量、无线通信等专用芯片存在。在成本敏感度高的中国市场,以51为内核的STC仍然很受欢迎,看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51系列单片机还有市场,还有一些人仍要从51开始学习单片机,所以单片机的介绍也要从MSC-51开始。MSC-51系列最典型的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C51。

  1.AT89C51内核的主要组成结构:

  AT89C51是以ALU位中心的8位微控制器(MCU),完成运算和控制功能;内部有128B的数据存储器(内部RAM),地址范围00H~7FH;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在内部RAM的SFR块中(又称专用寄存器),离散分布于地址80H~FFH中。计数器PC,是一个独立的16位专用寄存器,其内容为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程序存储器地址)。 51系列单片机在存储器配置上采用“哈佛”结构,即物理上具有独立的程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但逻辑上采用相同的地址空间,利用不同的指令和寻址方式进行访问。AT89C51内部有4kB FLASH,用来存储程序、原始数据、表格等,称为程序存储器(片内ROM);有4个8位可编程I/O口(P0、P1、P2、P3);一个UART串行通信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系统;一个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AT89C51的主要引脚功能: GND和Vcc:电源引脚,Vcc接直流电源,5.00V±20%。 RST:复位输入端,此引脚上至少要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12个振荡周期)。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对内部FLASH编程时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PSEN-:外部ROM读取选通信号,每个机器周期出现2次有效信号,作为外ROM的OE。 EA-/Vpp:内/外ROM选择及内ROM编程电源,低电平时只访问片外ROM。

  3.AT89C51的时钟周期:

  当外接12MHz晶振时,振荡周期1/12us、状态时钟周期1/6us、机器周期1us。

  4.AT89C51对外部储存器的访问: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用来锁存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仍以不变的周期输出信号,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6。但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寄存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5.AT89C51的复位信号及影响的寄存器:

  要实现复位操作,必须使RST引脚至少保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再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完成复位后,MCU从ROM中的 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复位电路常用10uF电容与10k电阻组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