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简单的把设计分成系统设计、路模块设计、版图设计三个阶段,那么,我们知道,越早出现不良设计对后面的设计工作造成的难度越大,为得到相同效果所花费的代价也就越大,由此系统级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射频接收器结构的确定可以说是系统设计的一个基本任务。一般而言,在现代的射频系统中,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很高而且具有极小的信道带宽。如果考虑直接滤出所需信道,则滤波器的Q值将非常大,而且在增益、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对信号直接在高频段解调是不现实的。使用混频器将高频信号降频,在一个中频频率进行信道滤波、放大和解调可以解决高频信号处理所遇到的上述困难,但是又引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镜像频率干扰:当两个信号的频率与本振(LO)信号频率差在频率轴上对称地位于本振信号的两边,或者说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但是符号相反,那么经过混频后这两个信号都将被搬移到同一个中频频率。如果其中一个是有用信号,另一个是噪声信号,那么噪声信号所在的频率就称为镜像频率,这种经过混频后的干扰现象通常被称为镜频干扰。为了抑制镜频干扰,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滤波器滤除镜像频率成份。但是由于该滤波器工作在高频频段,其滤波效果取决于镜频频率与信号频率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取决于中频频率的高低。如果中频频率高,信号频率与镜像频率相距较远,那么镜像频率成份就受到较大的抑制;反之,如果中频频率较低,信号频率与镜像频率相隔不远,滤波的效果就较差。但另一方面,由于信道选择在中频频段进行,基于同样的理由,较高的中频频率对信道选择滤波器的要求也较高。所以,镜像频率抑制与信道选择形成了一对矛盾,而中频频率的选择成为平衡这对矛盾的关键。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常常使用两次或三次变频来取得更好的折衷。依靠考虑周到的中频频率选择和高品质的射频(镜像抑制)和中频(信道选择)滤波器,一个精心设计的超外差接收机可以达到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动态范围,长久以来成为经典的传统选择。如前所述,超外差接收机在抑制镜像频率干扰、敏度和选择性上有较大优势,而且多级转换无直流漂移和信号泄漏,但是也有成本高、对IR滤波器有较高要求、需要低噪声放大器(LNA) 和混频器(Mixer)与50W的良好匹配等缺点,而且镜像频率抑制滤波器和信道选择滤波器通常不适于单片集成。后来的零中频(Zero IF)结构,如图1所示,不需要抑制滤波器,交互调制降低,较适合单片集成。但也有直流失调、信号泄漏的缺点,而且需要高频、相噪的频率合成器,给电路设计也带来一定难度。与零中频相似,低中频(Low IF)结构也适于集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两图均以2.4GHz频段的IEEE802.15.4协议为例)。但需要注意的是带内镜像频率信号的抑制。通常需要 70dB的镜像抑制比,但往往片上集成只能达到40dB或更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