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 Hessel 是 Clearly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又是 EyeBuyDirect 的创始人
兼首席执行官。 本文中的想法仅是他个人的观点,并不一定反映了公司的观点。
在眼镜技术领域正酝酿一场革命,而 Snapchat Spectacles 只是个开端而已。
Snapchat Spectacles 是 Snapchat 最近推出的一款全新的可穿戴眼镜。
Spectacles 可谓是众望所归,这是一款集工作视频和社交媒体于一体,精致且时
尚的产品,非常适合年轻人。但 Spectacles 的亮相只是一个即将到来的智能眼镜
革命浪潮的开始。
虽然紧随 Google Glass 之后,然而消费者和投资者一直都不温不火。尽管是
最古老的可穿戴技术之一,只是眼镜似乎看起来不是很炫。但这一现状可能会有
所改观。
自创立以来,矫正镜片有一个单一的功能,而且他们做得也很好,那就是:
矫正屈光不正。 但从 19 世纪的法国镜片到现代镜片,眼镜的创新只在其核心、
原始的功能基础上添加了一点点。随着时代的推进,各行各业的技术都不断向前
跨越,从汽车行业到个人计算机行业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眼镜依然停在原处,
保持它最原始的模样和本真的功能。但是,下一批接踵而来的创新将在未来几个
月或几年内改变消费者的眼镜。
这是我预测的,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的几个主要趋势
能进行即时调整的智能镜片:矫正镜片或许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性飞跃。 很快,他们制造出根据软件控制电流的强度来改变折射率的透镜,从
而达到即时调整矫正方案的效果。该款眼镜通过允许用户输入他们自己的矫正方
案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通过集成到眼镜本身的高级数字折射技术,它还可以潜
在地观察佩戴者的眼睛,并根据用户一天疲劳渐渐加重的反馈,通过微妙地进行
改变,从而减轻用户眼睛疲劳度。
这些动态技术将眼镜转变为全方位视觉技术中心,而不是简单的镜片支架。
通过软件控制折射,我们的视觉范围将大大提高,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光学
缩放和低光增强。如果投资充足的话,也许五年时间就能实现上述功能。包括数
字折射控制、新的医学成果在内的很多新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的固件整合到您的智
能眼镜中。
告别智能手机:Google Glass 展示了智能眼镜的潜力,虽然它给大家留下的
第一印象不佳。不过,很明显,未来的大门已经向智能眼镜打开,在未来几年它
只会变得越来越时尚和强大。 这第一波智能眼镜的革命浪潮会将许多智能手机
的功能整合到眼镜中。
视力为 20/20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购买一副智能眼镜只是为了跟上他们
身边近视朋友的节奏。
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画面,你想将其发布到你的 Facebook 上,内置在您的
眼镜里的相机会在你看到该场景的瞬间就能帮你精确地拍摄。因得益于这几年电
池和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产品与原来的 Google Glass 之间的区别在于,他
们的产品在能够在保持时尚和吸引力的同时,还能够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
传言说 Google Glass 2 可能于今年发布,所以我们深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
在这一领域至少看到一个更为强劲的竞争者。
显示器与镜片合二为一:Google Glass 另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它实质上是在
一副眼镜上包含了一个小巧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即在你的视野角落有一个数字仪
表盘。然而有一天,真正的电子眼镜,会将你需要的信息显示在你的整个视野范
围内。这些透明显示器不需要你单独查看某个显示器,而是无缝地与你的正常视
觉结合在一起。
这时眼镜开始将智能手机功能发挥到一个全新的境地。例如,拍摄照片时,
您的眼镜可能会在您的视野里显示一个边框,以显示当前放缩级别所显示的图片
范围。当你在听一个大学讲座时,你的眼镜上可能就会显示发来的短消息。听力
受损的人有一天有希望使用他们的眼镜接收这个世界的实时字幕,即使说话者不
在其视野范围。
智能眼镜将与 AR 技术合二为一:增强现实技术目前在电脑游戏方面很火。
Pokémon GO 只是运用了 AR 技术中很基础和浅显的一部分功能,但该技术在准
确性、性能和电池消耗方面还有待提高。
然而,很明显,AR 技术将在真正的下一代眼镜中发挥核心作用。当你在拥
挤的街道上开车时,它可以让你找到清晰的行车路线。或者,它可以与人脸识别
技术相结合,创建一个自动关系网络(auto-Rolodex),确保你永远不会因为忘
记熟人的名字而得罪了他们。通过留下笔记,你还可以记住一点点关于他们的琐
事以在恰当的时候取悦他们。
无论处理器有多么强大或屏幕如何清晰,你手提包或裤子口袋中的智能手机
永远做不到这些。他们的功能将让智能眼镜一步步占有原本属于智能手机的时
间,最后完全淘汰后者。
眼镜领域将会有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它不会是短暂的。眼镜为技术开发提供
了一个容易获得、甚至是无处不在的平台,这意味着现有的光学公司可能会在未
来几年与 Snapchat 或 Google 等数字领域的巨头并驾齐驱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