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应用原型实践分析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1 MB | 2017-10-12

分享资料个

 导读:本文作者Juhani Lehtimäki,现任Fat Robot联合创始人兼CTO,在过去三年里一直负责游戏《Lands of Ruin》的原型制作,由此撰写了自己在构建Android原型方面的实践经验。
  以下为译文:
  我最近更文较少,原因有两个:
  Android最近优化了很多,没有太多可抱怨的地方。各家公司都开始了解:理解Android设计并进行正确的设计有多重要。最多就是说说新G+应用?这个是主要原因:之前我一直在忙一个项目,努力将长时间的兴趣变成真正的产品。我和朋友怀抱一腔热情,开发了一款名叫“Lands of Ruin”的新型混合模式的模型游戏。这是一款Android的微缩模型游戏。
  在过去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在负责构建这款游戏的电子部分(制作Android应用原型),并发现其实在Android平台上,只需使用本地原生代码,就能快速建立起原型。
  缘起
  在详细解释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之前,先说一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Lands of Ruin包括桌上模型游戏以及同名的平板电脑应用。这样的应用前所未有,尽管混合型的游戏也有人尝试过,但我们的游戏跟之前那些有本质上的不同。简单来讲,我们想要在物理实体游戏与电子世界间建立平滑的交互。换成是你,要如何做呢?我们没有能够借鉴的样本,也没有可以照搬的想法,只能从头开始,从无到有地创建这样的交互。
  第一步:纸
  所有伟大的项目都是从一根笔和一张纸开始的。在快速原型构建上,纸和笔就是无价之宝。无需写下一行代码,就能了解需求,最棒的是,这部分的工作可以通过协作完成。智慧的头脑乘以2》所有其余的部分加起来!
  我们最早的纸上原型甚至没打算画出平板UI,而是通过纸笔,找出需要追踪的地方和需要自动化的部分,这时讨论UI还为时过早。首先,在讨论“怎么做”前,我们必须先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很遗憾早期的图纸都找不到了,不然还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它们大多都是画在纸上的备忘列表。
  常规迭代
  在项目最开始,理解速度很快,迭代也非常频繁。我们必须为这个作为业余爱好的项目建立一个工作日常。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每周抽出一个晚上进行测试,最终决定的测试日是周四晚上,三年来一直如此。每个周四我们用目前的原型玩一局游戏,然后讨论改进想法和下一步的工作。然后为下个周四设立目标,再分开各做各的事。在未来一周内,我们会执行各自的任务计划,同时进行头脑风暴类的对话(一般在酒吧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办法非常有效!
  周四游戏夜还在继续并非偶然。不过如今的游戏夜,一般会有访客到我们办公室来,一边玩游戏一边喝上一两杯,虽然我们对互动的改进仍在进行。我们将在会话时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希望在下个周四前修复掉。
  第二步:功能性的“内容”原型,或者验证概念
  在最初的纸面阶段过去后,我动手编写了第一个Lands of Ruin应用。这时我们在UI和功能的表现方式上花的心思很少,第一个原型还是用来理解应用需要涉及的内容,
  在构建某个全新的东西时,有一个值得思考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以前没人做过这个?”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大概有三个答案:
  概念太蠢不值一做;没人想到过;之前缺乏支持的科技。
  如果回答是2,那么你有可能是在骗自己。地球上的人那么多,很多聪明人的智慧远超你我。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决定:要对概念进行验证。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我们开始编写代码,得出的成果如下:
  Android应用原型实践分析
  此时的结果,无论在UI还是体验上都还差得远,不过这两者也并非我们设计这个原型的目的。这个原型让我们能够第一次真正的体验这款游戏。这个应用已经定义了有限的规则及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推敲,得出完整产品的规则和功能。
  这个原型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能让其他人试玩了。当然,最初的体验者想要顺利玩下去,需要我们提供很多协助,不过这些体验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能够了解到这种概念的优势,并确定继续往下做。
  我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在晚上编写代码。虽然UI几乎没有,不过核心已经出来了。游戏角色有了,动作可以执行,玩家还能用平板通过WiFi与其他人对话。
  第三步——快速建立原型
  一旦对想做的东西有了足够的了解,就该思考如何构建了。这时,是时候开始构思真正的UI了。我们做了差不多有15个测试版来累积经验,关于交互还有很多不明白的部分,特别棘手的就是电子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在我们的设计中,应用需要大致了解在战场上模型角色所处的位置。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用概念验证原型无法测试最复杂的那些设计理念。是时候再多花些时间在应用上啦。
  最开始我们坐在一起,在纸上画出想要的东西。在纸笔快速迭代阶段过去之后,我们开始利用Omnigraffle画些更具体的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