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容量交换技术的解析与应用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3 MB | 2017-11-03

分享资料个

  为了实现更大容量的光交换,需要突破矩阵光开关的规模化“瓶颈”。微机电光开关(MEMS)、循环阵列波导光栅(CAWG)、波长选择开关(WSS)等具有多端口规模化特征,能够实现良好的模块化扩展,具有使交换容量倍增的潜力。MEMS、CAWG、WSS 在大型数据中心、大容量光交叉连接、灵活栅格光分插复用等系统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

  大容量光交换的需求来自于网络流量的迅猛增长,尤其是互联网流量的指数式增长。自从1993 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引发了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发展到今天,数据业务已经完全取代话音业务,成为网络的主导业务,网络视频、云计算、物联网等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至此,互联网流量以40%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

  随着2012 年又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的价值更加丰富,数据的种类更加多样,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流量的“爆涨”。

  网络节点的处理能力一直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瓶颈”,此问题已愈加突出,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新型大容量的节点处理技术。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一,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集群式大容量路由器技术,不断地提高路由器的吞吐量,十余年来从吉比特每秒发展到太比特每秒量级,即将迈入帕比特每秒量级。其二,以电路交换为核心的大容量电交叉和光交叉系统,亦从吉比特每秒量级发展到太比特每秒量级量级,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其最大容量仍落后于路由器。本文将对此两方面做简单回顾,然后,重点探讨后者的关键技术、大容量扩展方法与典型应用示例。

  1 交换容量增长之路

  为了应对互联网流量的指数式增长,业界一直没有停止追求大容量节点交换的努力,细分为3 条技术路径:路由器(IP)、光传送网(OTN)、光交叉连接(OXC),形成了你追我赶之势,如同“龟免赛跑”,强有力地推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进程,时至今日,仍未停歇。

  (1)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基于IP 分组的存储转发技术,是互联网的基石,自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发展以来,可谓进步神速。

  2004 年,思科公司推出了电信级路由系统(CRS-1),因其创纪录的超大吞吐量而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它基于集群方式,采用三级自路由Benes 架构,最多可以支持1 152 个40 Gb/s 的线卡插槽,是当时业界唯一可以扩展到92 Tb/s 的电信级路由系统。时隔6 年之后,2010年,思科又宣布推出CRS-1 的升级产品-- 新型运营商级路由系统(CRS-3),流量处理能力是其前身CRS-1 的3 倍多,最高可达322 Tb/s。

  此时,中国的路由器研发生产能力也有了重大突破。2009 年,中国设备供应商宣布推出采用自主芯片的超大容量集群路由器ZXR10 T8000,可提供1 024 个100G 接口,最高交换容量可达200 Tb/s。2012 年,中国设备供应商推出的高性能核心交换机具备无阻塞三级CLOS 交换架构,业务板卡与交换网板正交设计,实现多级多平面交换,单槽位支持2T 带宽(可平滑演进至4T),整机容量提升至64 Tb/s 交换容量。

  (2)光传送网

  光传送网对各种高速传输的时分复用信号进行封装、交叉、分插、疏导和传输,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性承载平台。

  2007 年,中国设备供应商宣布推出OTN 产品,高端系统集成了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太比特统一交换、自动交换光网络/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ASON/GMPLS)智能控制、100 Mb/s~100 Gb/s 全颗粒调度、10~400 Gb/s 高速传送等功能,单子架12.8 Tb/s 交叉的超大容量调度,未来可扩展至20 Tb/s+ 交叉。但是,总体上OTN 容量都不及路由器的容量322 Tb/s,相差一个量级。

  (3)光交叉连接

  光交叉连接直接在光层提供波长颗粒的透明交换,其发展历程可谓起伏曲折,在发明了三维微机电光开关(MEMS)之时发展到顶峰,最后演变成今天的多维度ROADM。

  早在1999 年11 月,原朗讯公司以贝尔实验室技术-- 微机械光开关(MEMS)为基础,推出了256×256全光交叉连接--WaveStar LambdaRouter,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可商用化的全光交叉连接系统,作为当时光通信会展的一颗明星而轰动一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