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于生物体系的纳米技术研究

消耗积分:3 | 格式:rar | 大小:0.36 MB | 2018-02-11

分享资料个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植入式医疗器件被应用到临床中。植入式医疗器件需要持续稳定的能源供给才能有效运行,一旦能源耗尽,植入式医疗器件便失去功效,因此能量供给系统是限制植入式器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目前比较成熟的供能技术主要有锂电池和磁感应技术。锂电池因安全可靠、能量密度高、密封性好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但当锂电池电能耗尽后,必须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更换。此外,锂电池巨大的体积占比阻碍了植入式器件的微纳化。使用磁感应技术虽然可将体外的电能通过皮肤传递到体内,但其能量传递效率较低,并且会对周围的医疗设备产生射频干扰,应用前景不明朗。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植入式纳米器件发展迅速钉。未来如纳米传感器、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机器人等纳米器件将在疾病的监控、诊断、治疗、药物靶向传递、人体器官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植入式纳米器件的驱动功率非常小,只需要毫瓦甚至微瓦级的功率就能正常运转。如果使用锂电池给纳米器件供能的话,将会导致纳米器件的质量和尺寸大大增加,阻碍了植入式器件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给植入式纳米器件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能源成为器件实用化的主要技术瓶颈。开发长效稳走的能源供给系统对于植入式纳米器件意义重大。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王中林教授在2006年提出了自驱动纳米技术的概念。自驱动纳米技术可以从环境中收集能量,然后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自给。如果将自驱动纳米技术与植入式纳米器件相匹配,即使没有外部的能源供给,植入式纳米器件也可正常运转钉。因而,近年来国内外展开了大量关于自驱动纳米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纳米发电机、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现阶段自驱动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自驱动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借鉴。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