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敏防雷芯片(MOV)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脉冲电压、暂态过电压、工频电压三类电应力的联合作用,消耗其能量耐量,导致性能劣化。为确保MOV品质,相关标准采用8/20μs雷电波、2ms方波、TOV试验和加速老化寿命试验来检测MOV的各项性能。在多年的生产检测和实际使用发现:压敏防雷芯片的损坏大多数发生在芯片边缘,如8/20 μs雷电波Imax作用下,绝缘层出现打崩、闪络、边缘出现穿孔现象;2ms方波、TOV试验中芯片穿孔破坏,并且穿孔的位置绝大部分在边缘。可见芯片的边缘是压敏防雷芯片最薄弱的环节,是缺陷比较多的部分。提高压敏防雷芯片的电性能的关键是提高陶瓷基体的均匀性,减少芯片边缘的缺陷[1~3]。造成陶瓷基体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低熔点的Bi、Sb等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挥发,Bi、Sb等元素在芯片边缘挥发比较多,导致陶瓷基体边缘致密度下降,进而影响压敏防雷芯片的电性能。
本实验通过在侧面涂覆高阻釉,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与陶瓷基体结合为一体,补充易挥发的Bi、Sb等元素,同时Si、Sb、Y等元素渗入基体,形成浓度梯度,使边缘的压敏电压高于中心的压敏电压,从而提高压敏防雷芯片的电性能。
2 实验
2.1 高阻釉的配制
高阻釉与陶瓷基体有很好的结合强度,其膨胀系数与基体相差不大,有一定量的玻璃质,在高温下流动时表面光洁。按表1的配方称量(质量分数),湿法球磨24h,经烘干过筛后,850℃煅烧2小时,湿法球磨10h,烘干备用。
表 1 高阻釉的配方
编号 ZnO(%) Bi2O3(%) Sb2O3(%) SiO2(%) Y2O3(%) 硼玻璃(%)
1 55 15 10 5 3 12
2 50 15 15 7 3 10
3 43 15 20 9 3 10
4 36 15 25 11 3 10
2.2 样品准备
将ZnO粉料和Bi2O3、Co3O4、MnO2、Sb2O3、Cr2O3等添加剂按配方(摩尔分数):97%ZnO+1%Bi2O3+0.5%Co3O4+0.5%Sb2O3+0.5%MnO2+0.5%Cr2O3准确称量,加入适量的浓度为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作粘合剂,搅拌球磨5小时后喷雾造粒,干压成边长40×40mm,厚度4.4mm,密度为3.2g/cm3的生坯,缓慢升温至550℃排胶后,将前面制备的高阻釉分别加入3%酒精-乙基纤维素溶液调至一定浓度,涂覆于坯体侧面,干燥后在1150℃烧成,在650℃退火,烧渗银电极,环氧树脂包封,制得样品分别记为G0(未涂覆高阻釉)、G1(1#高阻釉)、G2(2#高阻釉)、G3(3#高阻釉)、G4(4#高阻釉)。
2.3 样品测试
用CJ1001型压敏电阻直流参数仪测量样品的压敏电压、漏电流、非线性系数,用FGL-40型雷电流冲击实验台测试8/20μs大电流特性,用FGT-TOV型老化试验台测试TOV特性,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分析样品显微结构。
3 结果与讨论
未涂覆高阻釉的G0样品与涂覆高阻釉的G1~G4样品,其压敏电压U1mA、电压梯度、流电流平均值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涂覆高阻釉后压敏电压、电压梯度略有升高,漏电流略有降低。
表 2 涂覆不同高阻釉对小电流特性的影响
样品 G0 G1 G2 G3 G4
压敏电压 (V) 618 625 630 635 636
电压梯度 (V/mm) 170 171 173 174 174
漏电流 (μA) 3.5 2.2 2.1 2.2 2.1
从表3中可以看出,G0样经过8/20μs雷电流30kA×15次冲击后,其压敏电压变化率为+0.3%,漏电流为6.5μA;而G3样的压敏电压变化率为+1.6%,漏电流为2.9μA。涂覆高阻釉对8/20μs雷电流冲击后压敏电压的稳定性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对漏电流的影响较大,G3样品的性能最好。从表4可以看出,经过涂覆侧面高阻釉处理后的G2、G3、G4样品,在8/20μs雷电波Imax作用下,芯片的绝缘性能更好,未出现击穿、闪络现象。采用环氧树脂包封的产品完全能通过行业标准,达到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
表 3 涂覆不同高阻釉对8/20μs雷电流30kA的影响
样品 G0 G1 G2 G3 G4
压敏电压 (V) 618 625 630 635 636
漏电流 (μA) 3.5 2.2 2.1 2.2 2.1
30kA冲击15次后
压敏电压 (V) 620 630 633 645 630
30kA冲击15次后
漏电流 (μA) 6.5 4.2 3.2 2.9 3.3
30kA冲击15次后
压敏电压变化率 (%) +0.3 +0.8 +0.5 +1.6 -0.9
表 4 8/20μs雷电流30kA×15次冲击后,
再冲击60kA×2次冲击
样品 G0 G1 G2 G3 G4
测试结果 闪络 闪络 无击穿、闪络 无击穿、闪络 无击穿、闪络
由表5可见,涂覆侧面高阻釉后的样品与未涂覆侧面高阻釉后的样品相比,其最大的热脱扣电流有较大提高,G3样品约为1300mA。从图1、图2中可见,在长时间、大电流作用下,G0样品的熔穿位置位于芯片边缘,而G3样品的熔穿位置位于芯片中部铜电极区,
图3是G0、G3样品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的SEM照片。从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烧成的G0、G3样品,其中心位置的晶粒尺寸约为15μm左右,G0样品边缘ZnO晶粒尺寸大于20μm,而G3样品仅仅是最外侧的ZnO晶粒尺寸大于20μm,从放大1000倍照片看出,G3样品的晶粒尺寸大致在15μm左右,其陶瓷较为致密。
涂覆高阻釉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与陶瓷基体结合为一体,补充易挥发的Bi、Sb等元素,同时Si、Sb、Y等元素渗入基体,提高了边缘的压敏电压,在侧面形成高阻层,在8/20μs雷电流冲击作用下,脉冲电流的分布得到改善,边缘的电流密度减小,同时由于侧面高阻层的存在,提高了样品在Imax作用下抗闪络的能力。G4样品8/20μs雷电流In下的通流能力略有下降,初步分析认为:侧面涂覆更高浓度的Sb2O3、SiO2造成冲击电流向芯片中心部位集中,电流密度过大所致。对于不同的压敏防雷芯片配方体系,需要合适的高阻釉配合,达到最佳的电流分布,压敏防雷芯片的电性能才能达到最佳。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