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网络认证技术的自组织适应性研究

消耗积分:3 | 格式:rar | 大小:444 | 2010-06-02

分享资料个

本文重点对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中密钥管理和认证协议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讨论了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基于门限密码的认证协议尚待完善的领域。通过分析,分布式虚拟CA和基于门限的密钥管理和认证技术是实现无线自组织网节点鉴权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无线网络  认证技术  密钥管理 自组织适应性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信息传输安全也受到更大的威胁,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固有的安全缺陷更加突出,无线网络的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很容易受到篡改、删除、重放和窃听等主、被动方式的网络攻击,而且随着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网络攻击和网络入侵将严重威胁系统和用户使用安全[1]。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传输信道特性,使入侵仿冒变得容易实现而不易被觉察,因此,为无线传输提供必要的链路安全防护和信息机密性、真实性保护措施就十分必要,在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建立端到端的安全会话密钥是确保数据通信安全的有效手段。
虽然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中已有可靠的密钥管理和认证协议,但是由于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GSM、UMTS)、无线局域网(WLAN)中有专门的节点负责数据包转发、路由和网络管理,而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这些功能则由所有节点分担,导致这些技术无法直接移植到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两者之间最核心的安全差别在于: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即使节点都正常地执行路由、数据转发功能,也难于确认该节点就是安全可信赖的。
本文重点对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中密钥管理和认证协议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直接应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局限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的分层安全机制;接着重点讨论GSM、UMTS网络中密钥管理和认证协议的基本原理,指出其应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局限性和各种无线局域网(WLAN)认证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然后对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门限密码的认证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无线自组织网络认证技术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