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CSAN和分布式存储如何混合应用

消耗积分:2 | 格式:pdf | 大小:0.07 MB | 2020-11-25

20615

分享资料个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迅速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逐渐开始选择具有出色可扩展性的 FC-SAN 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事实上,SAN 比传统的存储架构具有更多显著的优势。例如,传统的服务器连接存储通常难于更新或集中管理。每台服务器必须关闭才能增加和配置新的存储。相比较而言,FC-SAN 不必宕机和中断与服务器的连接即可增加存储。FC-SAN 还可以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然而很多大型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多种类型存储设备,如何根据存储设备特点进行利旧使用?如何相互配合发挥各存储最大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本期为大家带来“分布式存储和 FC-SAN 混合应用的场景”的内容分享,助力企业 IT 创新发展。

  一、场景需求

  企业在 IT 云化的过程当中,不同类型的业务对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国内金融、电信、电力、轨交等重点行业客户的关键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希望采用“高性能、高可靠、低延迟、高造价”的 FC-SAN 来提高关键业务的高可用性,而在多业务整合、弹性业务、备份归档等这些需要大容量存储但又非 IO 密集型的应用场景,则希望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案提升业务的整合比与性价比,因此,越来越多的私有云用户把目光转向兼具 FC-SAN 和 SDS 两者优势的异构混合存储架构,如图 1 所示。

  二、部署实践

  存储平台中的控制节点需要能够访问存储的管理口,通常使用管理网来承载。在节点角色融合部署模式下,融合节点与两端全部需要接有 FC HBA 卡;非融合部署模式,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全部接有 FC HBA 卡,并跟存储互通,如图 2 所示。

  三、实现原理

  CloudUltra4.4 的分布式块存储和 FC -SAN 商业存储的混合存储架构采用的是 Openstack 社区版的对接方案,即通过使用 Cinder 来对接 FC-SAN 商业存储,Cinder 只提供框架,通过调用 FC-SAN 设备厂商提供的 Driver 来使用和管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