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发展前景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5 MB | 2017-10-08

分享资料个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地球上各式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等將其加工利用後,帶給人類生活很大的享受,卻也因為大量使用結果,除了使這些能源即將消失殆盡,更讓環境面臨超乎預期的嚴重危害。因此國際間日益開始重視起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生物瀕臨絕種等環保議題;產業界為了因應產業環境及國際環保趨勢的變化,也開始積極尋找開發新的替代能源。隨著油價持續的攀升,利用太陽能來替代化石燃料的需求和興趣也急遽增加。人類發展太陽能電池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能取代目前傳統的能源。我們都知道太陽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從太陽表面所放射出來的能量,換算成電力約3.8×1023 kW;若太陽光經過1.5×107公里的距離,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的表面也約有1.8×1014 kW,其約為全球平均電力的十萬倍。若能夠有效運用此能源,則不僅能解決消耗性能源的問題,連環保問題也可一併獲得解決[1]。

  二、 太陽能的利用及對環境的影響

  太陽能主要有光能與熱能2種能量形式。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技術主要有3種;第一種

  是利用特殊的半導體材料,製造出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由光線照射後,把光能直

  接轉換成電能。第二種方法是把太陽能轉換成熱能,再利用熱能發電。第三種方法則是利用太陽能與化學能間的轉換,把水分解成氫和氧,利用氫來發電[2]。就對環境影響而

  言,太陽熱能於運轉過程中並無污染物排出;在開發裝設時,若開發範圍較大,則需考

  量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範。

  太陽光電能,主要是利用太陽能電池吸收太陽光能,再直接將之轉換成電能,以供

  需求端應用,其於應用時並無環境污染物排出;若是採集中設立太陽光能電廠的方式開

  發應用,則需考慮開發面積大小;在汰舊太陽能電池時,亦需考慮廢棄電池的處理與回

  收利用。此外,在太陽能電池的製造過程中可能需運用一些化學品,此時須符合適用之空污法及水污法規範[3]。

  1

  三、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原理[2]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能量轉換的光電元件,它是經由太陽光照射後,把光的能量轉換

  成電能,此種光電元件稱為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原理,可以用

  一個構造最簡單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來說明。所謂的單晶矽,就是指矽原子與矽原子間按照順序規則的排列。矽的原子序為十四,其電子組態為1s2 2s2 2p6 3s23p2,其中內層的

  10 個電子(1s2 2s2 2p6),被原子核緊密的束縛著;而外層的4個電子(3s2 3p2)受到原子核

  的束縛較小,如果得到足夠的能量,則可使其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矽原

  子外層的這四個電子又稱為價電子,而矽的晶體結構是屬於鑽石晶體結構,每個矽原子

  與鄰近的四個矽原子形成共價鍵,若在純矽中摻入三價的雜質原子,如硼原子,此三價

  的雜質原子取代矽原子的位置,因硼原子只有三個價電子可與鄰近的矽原子形成共價

  鍵,所以在硼原子的周圍會產生一個空缺,可供電子填補,此一可填補電子的空缺即稱

  為電洞。電洞在電學中可視為一可移動且帶正電的載子,因為電洞可以接受一個電子,

  所以摻入的三價雜質原子又稱為受體,而一個摻入三價雜質的半導體,即稱為p型半導

  體。

  同理,若在純矽中摻入五價的雜質原子,如磷原子,此五價的雜質原子,取代矽原

  子的位置,因磷原子具有五個價電子,其中的四個價電子分別與鄰近的四個矽原子形成

  共價鍵,而多出一個自由電子,該電子為一帶負電的載子,因為五價的雜質原子可提供

  一個自由電子,故稱此五價的雜質原子為施體,而摻了施體的半導體稱為n型半導體。

  一般太陽能電池是以摻雜少量硼原子的p型半導體當做基板,然後再用高溫熱擴散的方

  法,把濃度略高於硼的磷摻入p型基板內,如此即可形成p-n接面;p-n接面是由帶正電

  的施體離子與帶負電的受體離子所組成。在該正、負離子所在的區域內,存在著一個內

  建電位,可驅趕在此區域中的可移動載子,故此區域稱之為空乏區。當太陽光照射到一

  p-n結構的半導體時,光子所提供的能量可能會把半導體中的電子激發出來,產生電子-

  電洞對,電子與電洞均會受到內建電位的影響,電洞往電場的方向移動,而電子則往相

  反的方向移動。若利用導線將此太陽能電池與一負載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迴路,就會有

  電流流過負載,此為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

  四、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

  台灣投入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啟始於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期,一直到2001年網際網

  路泡沫化所引起世界性經濟低潮,以及這幾年由於矽晶圓原物料處於供應吃緊,而造成

  的供需失衡景況,一下子整個產業聚集大量的曝光,成為新一波發展的重點。

  2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分析[4],目前全球太陽能發電容量仍低,不過在主要先進國家

  政策鼓勵並積極推動下,美國Clean Edge公司預測,全球太陽能發電產業規模(含模組、

  系統組件、設置施工)將由2003年的47億美元,大幅增長為2013年的308億美元。因此,

  未來10年內,世界太陽能發電產業將以平均年增率20%以上快速成長,成為眾所矚目具

  有高度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產業。

  現階段工業等級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已經朝向便宜和效率等兩大主題發展,許多研

  究團隊不斷推陳出新,期望新的材料可以成為新的光吸收器,並且對電荷載子的蓄集效

  率能做出更大的貢獻,因而一舉發展出能夠有效的與其他新興能源競爭的裝置。目前所

  知的太陽能電池的製程種類有下列的區分:

  (1)矽製程(silicon processing)

  (2)薄膜製程(thin-film processing)

  (3)高分子製程(polymer processing)

  (4)奈米粒製程(nanoparticle processing)

  (5)透光導體(transparent conductors)

  由2005年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市佔率(如圖1)可知,矽製程的產量及成效,遠遠領先

  其他製程級材料。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半導體材料的主要來源,用在太陽能電池上,可

  區分成單晶矽、多晶矽及非晶矽。另一個相當被看好,而愈來愈受到重視的主要製程就

  是薄膜製程。薄膜太陽能電池,乃是在塑膠、玻璃或是金屬基板上形成可產生光電效應

  的薄膜,厚度僅需數μm(一般的矽晶圓所需的厚度約為200μm); 因此在同一受光面

  積之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可較矽晶圓太陽能電池大幅減少原料的用量。目前商品化的太

  陽能電池元件型態的產品包括:

  (1)矽晶片(silicon bulk):包含單晶矽、多晶矽。

  (2)非晶矽薄膜(thin film)。

  (3)II-VI族晶片(CIGS,也是多層薄膜組合而成):其中3~5族包括砷化鎵、磷化銦、磷

  化鎵;2~6族包括碲化鎘、硒化銦銅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