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基础架构成为系统扩展能力的瓶颈,融合基础架构将日趋主流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39 MB | 2017-10-12

分享资料个

传统基础架构日益成为系统扩展能力的瓶颈,融合基础架构将日趋主流。
  回顾近二十年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磁盘整列脱离主机服务器成为独立设备到如今的复杂存储体系包含多种软硬件产品的厚厚一层,我们在追求局部特定功能简化的同时,不得不依赖系统结构复杂度的增加。
  从用户角度,当数据中心系统内纵向层次不断增加,必然加剧业务逻辑和基础架构的沟通协同成本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两方面的合理性和建设效率。从系统自身性能角度,传统架构采取的Scale-Up(纵向扩展)方式,即在同一个背板上实现更多更高规格部件的互相连接,遇到了技术和成本上的双重瓶颈,表现为中低端Scale-Up存储系统性能和容量有限,而传统高端Scale-Up存储虽然可以提供较高的容量和性能,但其初始购置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扩容成本却过于高昂。
  传统基础架构成为系统扩展能力的瓶颈,融合基础架构将日趋主流
  既然存储系统已经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演变过程不断扩张自身技术阵营,曾经的从“合”到“分”,实现了各技术分支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当分支技术充分发展成熟之后,“合”应该成为减小系统整体复杂度,提升整体效率的必然选择。当基础架构实现融合,各类设备紧耦合协同并极致个性化调优,同时保证整体的横向扩展能力,这就是日趋主流的融合架构。这种融合并非消灭新技术,而是纵向整合软硬件功能层次,同时增加横向扩展联通能力,令系统保持丰富度的同时极大简化建设交付和使用维护的复杂程度,为用户业务逻辑腾出更大空间。
  
  显然,Scale-Out(横向扩展)是解决传统架构性能瓶颈以及容量限制的最佳手段,通过使用多个遵循开放工业标准的处理节点来达到传统高端存储力所不能及的性能。分布式存储架构带来强劲的可堆叠动力引擎,可消除性能瓶颈,增加整体容量上限,并且可以做到线性提升,保护投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