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智能电网的“神经脉络”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5 MB | 2017-11-14

分享资料个

 摘要:
  IEC61850协议标准将是未来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全球唯一通信标准,让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智能电网的“神经脉络”。
  1.1 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SAS(分层分布式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二次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
  早期各厂家主要使用IEC60870-5-101/103、DNP3.0、私有协议等,设备之间无法互操作。
  2、 信息难以共享。
  变电站内的SCADA系统、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电能计量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各系统之间信息相对独立,难以共享,严重妨碍信息的有效利用。
  3、 信息的可扩展性差。
  通信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迅猛,早期的协议不便于自动化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
  4、 二次电缆回路安全隐患多
  常规变电站大量采用电缆连接带来安全隐患,以太网代替二次电缆是必然趋势。
  IEC61850应用而生,其发展历程如下:
  1994年德国国家委员会提出设想;
  1995年IEC TC57为此成立了三个工作组(WG10/11/12);
  1998年,IEC、IEEE、EPRI达成共识,由IEC牵头,以UCA2.0为基础制定标准;
  2002~2005年,IEC61850标准的各个分册陆续颁布并成为国际标准;
  2004~2008年,我国电力标准委员会对IEC61850系列标准进行同步跟踪和翻译工作。
  1.2 主要内容
  IEC61850不止是一个通信协议,还包括通信网络性能、对象建模、系统和项目管理、一致性测试等多方面的规范要求。以IEC61850 V1示例说明。
  表1 IEC61850 V1体系说明
  未来智能电网的“神经脉络”
  未来智能电网的“神经脉络”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