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灾背后的汽车安全问题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3 MB | 2017-11-24

分享资料个

 “7·21”特大暴雨让北京付出了77条生命的沉痛代价,其中,有受难者正是在行驶过程中失去了生命。灾害面前,汽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凸显。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和汽车电气化集中度越来越高,当人们驾驶汽车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成为讨论的焦点。
  主持人:现在汽车的安全设置全部是电子装备,如果失去电源,所有的安全配置则形同虚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金换:现在的汽车电子集成控制已经成为了一个主导的趋势,的确,这次暴雨暴露出来一个重要问题——发动机熄火后这些电子设备全部失灵,车内人员不能从车窗或者天窗逃出车外。传统部件等机械装置从这个角度讲的确比较可靠,在紧急情况下是由人来控制的且不会失效,现在的集成系统上再增加一套机械的系统其实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刘鸿仓:这次暴雨给大家提了醒,大家在小轿车上也应配有安全锤,并像灭火器一样放到固定的地方。同时还应给前后风挡及四个车门的总共六块玻璃中,设置一块可以用锤子轻松敲碎的“安全通道”。
  主持人:目前中国的汽车安全的标准与技术怎样?
  张金换:截止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已经有110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制订这些法规是跟国外法规同步的。但目前在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防止车祸的主动安全技术方面,相对有些落后。这跟国内研发水平也是紧密相关的,主动安全的标准现在也在考虑当中。但由于整体上主动安全研发的水平和技术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这个标准的制订还需要一个过程。
  主持人: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往往会把“安全配置”放在首要去考虑,您是怎么认为的?
  张耀东:我认为应该提倡一种全方位的安全理念。现在的一些汽车企业为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强调某一个重点,比如企业想宣传ESP(电子稳定装置),就会在宣传时把ESP的功能极端化,好像这个功能是无所不能的。但其实汽车的安全技术是一个综合技术,行驶的过程当中路况也十分复杂。比如发生溺水现象时,汽车技术如何保证车内人员可以在水中逃生?又比如在极端的撞车事件中,汽车的被动安全设施如何?行车安全是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最核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是开车人和乘客之间综合的安全意识,但现在大家的安全意识还普遍比较单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