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微处理器都集成有 1 路或多路硬件 UART 通道,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串行通讯。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中,也常常使用简便易用的串行通讯方式作为数据交换的手段。但是,在工业控制等环境中,常会有电气噪声干扰传输线路,使用 RS-232 通讯时经常因外界的电气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另外,RS-232 通讯的最大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缓冲器的情况下只可以达到 15 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S-485/422 通讯方式就应运而生了。本章将详细介绍 RS-485/422 原理与区别、元件选择、参考电路、通讯规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要点,以及在产品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窍门。
RS-232、RS-422 与 RS-485 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 在 1962 年发布,命名为 EIA-232-E,作为工业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RS-422 是由 RS-232 发展而来,它是为弥补 RS-232 之不足而提出的。为改进 RS-232 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 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 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 4000 英尺(速率低于 100kbps 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 10 个接收器。 RS-422 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 TIA/EIA-422-A 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 又于 1983 年在 RS-422 基础上制定了 RS-485 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 TIA/EIA-485-A 标准。由于 EIA 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 RS 作前缀称谓。
RS-232、RS-422 与 RS-485 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但由于 PC 上的串行数据通讯是通过 UART 芯片(较老版本的 PC 采用 I8250 芯片或 Z8530 芯片)来处理的,其通讯协议也规定了串行数据单元的格式(8-N-1 格式):1 位逻辑 0 的起始位,6/7/8 位数据位,1 位可选择的奇(ODD)/偶(EVEN)校验位,1/2 位逻辑 1 的停止位。基于 PC 的 RS-232、RS-422 与 RS-485 标准均采用同样的通讯协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