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可靠性曲线资料下载

消耗积分:3 | 格式:pdf | 大小:127.3KB | 2021-03-31

分享资料个

  在企业里做技术工作,我们常遇到一种现象,在厂子里产品一点问题也不出现,到了用户现场,就频频遭遇故障。还有一种现象,在开关机时或电网波动的应用场合,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作为一个常见现象,不知是否有过关于此的更深入思考。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技术思维方法论的关键性概念——过渡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稳态和动态两种情况,在事物从一个稳态跳变到另一个稳态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下子跳变完成的,如(图1),而是都要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道理谁都理解,说时迟那时快的电光石火之间,那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就是过渡过程,那么这个过渡过程的变化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其过程波形如(图2)。      学过《自动控制原理》的读者会觉得这个波形有点面熟,对了,它就是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在这条曲线里,上升时间tr和超调量δ是一对矛盾,tr越小,则δ越大,反之,tr越大,则δ越小。   对电子产品,在上电的时候,相当于在电路系统的电源端加入了一个阶跃输入,在近似的二阶系统中,阶跃输入的响应曲线就如图2,电源回路中会有一个浪涌电流和超调电压,那么在元器件的选型和电路的安全性设计上,器件参数的指标就不能以稳态参数的指标来进行选取,比如电源输入端退耦电容的耐压值,假设电源为12V,III级降额,电容直流耐压降额系数为0.75,电容耐压值选取12/0.75=16V,这个值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超调电压的最大电压点不会是规规矩矩的12V,而是更高点的电压,高到多少取决于电路系统的阻尼,严重者此超调电压甚至会接近甚至超过16V,这时电容出现失效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即使不出现问题,此耐压值也因为预留余量不足,使得其在有外部干扰的时候容易被损坏。     此现象在电路系统的很多地方都存在,晶振的输出波形、步进电机的输出、力学传动皮带轮或齿轮,都有这条曲线作用的影子,唯一不同的仅仅是tr和δ的量值大小不同而已。   这条曲线除了在工程领域起作用之外,在社会生活领域,也同样作用显著。年轻工程师的离职高发期大都发生在参加工作后的第2-6年,刚参加工作时,新鲜劲没过,干劲十足野心勃勃,经过几年的gaochao之后,领导对你的好印象也会有个类似此曲线的波动期,个人情绪也会因为美感疲劳、未得到持续新鲜的激励,个人感觉会逐步下降,逐步变得失望、倦怠、不满,最后的结果就是离职,我给这个阶段起了个名字叫“职业青春期”,谁都会经历,只是早一点晚一点,有些人,慢热型的,tr的上升时间很长,但δ很小,反而不会遇到破坏性的个人状态,稳定的干下去,经过长期的资深积累,相对更容易做出成就。   对于加薪对员工的激励效果,也符合这条曲线的规律。   对于婆媳关系获男女朋友的相处,这条曲线的规律也有同样的作用。   那到底这条曲线对我们有哪些好的或坏的作用?是不是说这条曲线作为客观规律,就是绕不开的魔咒呢?答案是“no”。   这条曲线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的形式,将这条曲线妥善加以利用,化不利为有利。   这条曲线的破坏点主要是第一个波谷的位置,如果挺不过去,矛盾或后果就发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阶段到来之前,要清醒地意识到此条规律,如果能避免则尽量规避,实在规避不了,则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切不可在此时作出过激决绝的事情来。规避的办法是通过外加应力的方式,使波谷到来之前,制造一个新的阶跃响应曲线,比如在被提拔到一个新的职位上之后,经过了上升和波峰之后,在进入波谷之前,就人为的制造出一个新的变化,比如再次轮岗,比如扩充新的工作内容,比如提出新的目标,甚至比如改换下办公环境促进新鲜感,都是调节避免波谷的好方法。   在谈恋爱的时候,有句口诀“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追得太紧了,tr太小,超调高,波谷自然也就低;追得太松了,tr太长,一个有激情手段的竞争者介入,直接就出局了,倒是没遇到波谷的问题,但波峰也未曾来过,女孩子也是不易接受的。     婆媳关系也是如此,婆婆来儿子家,没有一上来婆媳就开战的,总是处了一段之后发生的。跌到波谷后,经过一段时间,气消了,一般会缓慢恢复下,但遇到事情又会不断的反复这个过程,婆媳关系是一个绝对的欠阻尼系统,振荡来振荡去,多次的波峰波谷都是正常的。最好的办法是尽量不要住在一起,实在不得不同住的话,做儿子的最好清醒一点,发现波谷要来的时候,尽快制造气氛,让波峰一个接着一个,则和谐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华为任正非先生不愧为制造变化的高手,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管理变革,使一群精英始终处于亢奋进取的状态,制造出了一群狼性的华为员工;搞电子的技术工程师和技术管理者,在设计上充分考虑过渡过程超调、波谷和振荡特性的影响,规避其中的风险,在生活中妥善利用和调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渡过程特性,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和谐的产品将不再是梦想。   (mbbeetchina)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