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OS电路的ESD保护结构设计资料下载

消耗积分:2 | 格式:pdf | 大小:126.89KB | 2021-04-21

djelje

分享资料个

引言 静电放电(ESD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会给电子器件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是造成集成电路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不断发展,CMOS电路的尺寸不断缩小,管子的栅氧厚度越来越薄,芯片的面积规模越来越大,MOS管能承受的电流和电压也越来越小,而外围的使用环境并未改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电路的抗ESD性能。 如何使全芯片有效面积尽可能小、高抗ESD性能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成为IC设计者主要考虑的问题。 ESD保护原理 ESD保护电路的设计目的就是要避免工作电路成为因ESD而遭到损害,保证在任意两芯片引脚之间发生的ESD都有低阻旁路将ESD电流引入电源线。 这个低阻旁路不但要能吸收ESD所产生的电流,还要箝位工作电路的电压,防止工作电路由于电压过载而受损。 在电路正常工作时,抗静电结构是不工作的,这使ESD保护电路还需要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在ESD发生时快速响应,在保护电路的同时,抗静电结构自身不被损坏。 抗静电结构的负作用(例如输入延迟)必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防止抗静电结构发生闩锁。 CMOS电路ESD保护结构的设计 大部分的ESD电流来自电路外部,因此ESD保护电路一般设计在PAD旁或I/O电路内部。 典型的I/O电路由输出驱动和输入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ESD通过PAD导入芯片内部,因此I/O里所有与PAD直接相连的器件都需要建立与之平行的ESD低阻旁路,将ESD电流引入电压线,再由电压线分布到芯片各个管脚,降低ESD的影响。 具体到I/O电路,就是与PAD相连的输出驱动和输入接收器,必须保证在ESD发生时,形成与保护电路并行的低阻通路,旁路ESD电流,且能立即有效地箝位保护电路电压。 而在这两部分正常工作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常用的ESD保护器件有电阻、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MOS管、可控硅等。 由于MOS管与CMOS工艺兼容性好,因此常采用MOS管构造保护电路。 CMOS工艺条件下的NMOS管有一个横向寄生n-p-n(源极-p型衬底-漏极)晶体管,这个寄生的晶体管开启时能吸收大量的电流。 利用这一现象可在较小面积内设计出较高ESD耐压值的保护电路,其中最典型的器件结构就是栅极接地NMOS(GGNMOS,GateGroundedNMOS)。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NMOS横向晶体管不会导通。 当ESD发生时,漏极和衬底的耗尽区将发生雪崩,电子空穴对也同时产生。 一部分产生的空穴被源极吸收,其余的流过衬底。 由于衬底电阻Rsub的存在,使衬底电压提高。 当衬底和源之间的PN结正偏时,电子就从源发射进入衬底。 这些电子在源漏之间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产生电子和空穴的碰撞电离,形成更多的电子空穴对,使流过n-p-n晶体管的电流不断增加,最终使NMOS晶体管发生二次击穿,此时的击穿不再可逆,最终导致NMOS管损坏。 为了进一步降低输出驱动上NMOS在ESD时两端的电压,可在ESD保护器件与GGNMOS之间加一个电阻。 这个电阻不能影响工作信号,因此不能太大。 画版图时通常采用多晶硅(poly)电阻。 只采用一级ESD保护,在大ESD电流时,电路内部的管子还是有可能被击穿。 GGNMOS导通,由于ESD电流很大,衬底和金属连线上的电阻都不能忽略,此时GGNMOS并不能箝位住输入到接收端栅的电压,因为让输入接收端栅氧化硅层的电压达到击穿电压的是GGNMOS与输入接收端衬底间的IR压降。 为避免这种情况,可在输入接收端附近加一个小尺寸GGNMOS进行二级ESD保护,用它来箝位输入接收端栅电压,如下图所示。 常见ESD的保护结构和等效电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