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建筑越来越普遍,其自动照明、通风和安全等功能与所谓的建筑管理系统相关联,该系统根据预定义的规则集积极照顾环境。
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安全层,它允许在那里工作的人根据某种身份确认轻松访问。通常,这些系统支持物联网,以便轻松监控和统计用户流量和未经授权的进入尝试。
让我们构建一个基本系统,允许用户基于 RFID 卡或指纹进行访问,并将数据发送到 IoT 平台进行记录。
本教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您开始使用Waylay IO低代码平台进行物联网开发。
让我们开始吧!
对于本教程,我们决定使用 M5Stack 生态系统,因为它可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而无需对特定工具进行原型设计,例如烙铁或原型设计电缆。该项目的大脑是基于 ESP32 微控制器的物联网开发套件 M5Core2。该生态系统允许您通过 GROVE 端口将提供的模块连接到 M5Core2,从而实现硬件的快速部署。
我们为本教程选择的模块是 M5Stack基于 FPC1020A 电容式指纹识别芯片组的指纹传感器单元和基于 MFRC522 芯片的Mini RFID 读写器单元。
BLACK - GND
RED - 5V
YELLOW - TXD2
WHITE - RXD2
在 Linux 上,通过运行以下命令确保您的用户是拨出组的一部分:
sudo adduser $USER dialout
现在,让我们继续升级云解决方案吧!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Waylay IO并登录。
VisitorManagement
. 该资源实际上是您在云中的设备表示,您将在其中发送数据。customer
使用key和Zalmotek
value添加一个新属性。tags
使用key和[
"VisitorManagementSystem" ]
value添加另一个属性。VisitorManagementDataIngestion
并在正文中添加以下代码:
async function handleRequest (req, res) {
if (!req.body) {
// No body found
return
}
// Parse body if needed
let payload = req.body
if (typeof payload === 'string' || payload instanceof String)
payload = JSON.parse(payload)
/*
You can do some processing of the payload over here.
*/
// Post values to our resource
waylay.data.baseUrl = 'https://data-io.waylay.io'
await waylay.data.postSeries('replace_with_resource_id', payload, { store: true, forward: true })
.catch(e => console.error(e.message))
res.sendStatus(200)
}
请务必将replace_with_resource_id
占位符替换resource_id
为上述步骤中的实际值。导航到资源页面以获取它。我们的有点像9d086585-eb05-46a2-9367-bf4a45679a0c
。粘贴正确的详细信息后,按保存。
main.py
的 2 个文件夹:custom
、、、文件),从从 GitHub 下载的文件夹中选择所有文件。res
排除自述文件,右键单击菜单图标(如下图所示的 3 条水平线)并按Upload to /flash ,按ok即可完成设置。确认被覆盖的文件。Data sent
在显示屏左下角收到一条消息,并在显示屏右下角200
收到 HTTP 状态代码(表示请求已成功接收、理解并接受) )。这是系统的演示:
警报是一项有用的功能,当监控值达到不需要的水平时,您可以通过该功能获得通知。
${nodes.stream_1.rawData.stream.replace_with_your_metric}
DataMap
变量中定义的指标。我们的情况如下所示:temp.py
accValue
DoorStatus
${nodes.stream_1.rawData.stream.DoorStatus} > 0
现在我们设法将数据持续发送到我们的云解决方案,是时候设置一个仪表板来显示它了。
VisitorManagementSystem
我们有一系列教程以及其他用例,您可以从中学习并进一步提高您的 IoT 技能,或者您可以开始自己的项目。
如果您在部署此解决方案或构建类似解决方案方面需要帮助,请联系Waylay.io获取低代码 IoT 解决方案或Zalmotek.com获取支持 IoT 的硬件原型。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通过评论与我们联系!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