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不可链接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179 | 2009-08-22

分享资料个

利用双线性映射构造了一种基于身份的不可链接的代理盲签名。分析表明,该方案是
一种代理强盲签名,克服了文献[1]的可链接性缺陷,代理者不能将生成代理盲签名的行为与去盲后得到的消息签名关联起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盲签名的匿名性和不可链接性,并且性能优于文献[1]的方案。
关 键 词:双线性对;基于身份;代理盲签名;不可链接性
代理签名的概念由Mambo[3]等人提出,是指原始签名者将他的签名权委托给代理者,
代理者代表原始签名者行使他的签名权。而盲签名的概念由Chaum[2]首先提出,主要用于电子现金及电子投票协议中,以保护消费者和投票人的隐私。在实际应用中,签名授权人(消费者)常常不希望代理签名者(如银行)能将签署的某则消息(用户可以使用的有效电子货币)和某个具体的支付行为联系起来,这样能保证用户的隐私。
2000 年Lin 和Jan[4]将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相结合提出了代理盲签名的概念。此后,人们
提出了多种类型代理盲签名方案。Boneh 和 Franklin[5]首次利用椭圆曲线双线性映射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在此方案中,用户的公钥直接从其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E-mail 地址等)得到,而私钥则是由可信任的私钥生成中心生成的,有效的简化了密钥管理问题。大大减少了系统所需的计算开销,有效的提高了协议的执行效率。从此,利用双线性映射构建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提出了许多利用双线性映射构建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6,7,8]。Dong Zheng 等人于2004 在文献[1]中利用双线性映射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文献[9]对该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具有可链接性,签名者可以将签名和消息内容关联起来,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盲签名的匿名性和不链接性。为此,本文基于双线性对短签名[7]的变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身份的不可链接的代理盲签名,从根本上保障了代理签名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了盲签名的匿名性和不可链接性。可以把它用于电子现金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中。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