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信息移动采集关键参数估计方法

消耗积分:3 | 格式:rar | 大小:159 | 2009-09-01

48674

分享资料个

依托散布在城市路网中的检测设备采集实时路况信息,是建设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必
要环节。本文对移动采集节点在路况信息采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信息采样周期、传输周期以及采样节点最小数目估计。讨论在突发事故情况下,传输信息周期的调整以及采样节点数量的下限。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系统;探测汽车
交通信息移动采集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段内,通过在交通流中移动的采集节点获取交通信息[1]。移动探测节点通常为安装有检测设备的车辆,车辆在路网中行驶的同时采集相关交通信息。探测节点作为真实交通流的一部分,可以实时准确地反映路况信息。美国的Advance 系统[2]通过模拟和实验都验证了探测节点采集交通信息的可行性。
探测节点数目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围绕着探测节点数目的确定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3]:许多文章提出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估计探测节点数量[3]-[6] 。文献[7]和[8]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不同交通条件下探测节点密度对交通信息采集的影响。美国的ADVANCE系统主要用于提供源宿地之间的最优路由指导,系统估计在200 平方英里的测试区域内,大概需要4000 个探测节点[2];英国的RTA 道路交通信息系统采用DSRC 技术,车辆与路边系统双向通信实现信息交互,系统中共有6 个探测节点专门负责提供道路信息[9];美国德克萨斯州Traffic Monitoring System 的实验根据一个基本的采样数量公式,通过行程时间、允许错误率和可信度等参数计算得到所需探测节点数量的下限[10]。
本文对探测节点动态采集信息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流的连续性和突变性上入手,引入信息覆盖率和突变检测率的概念,从宏观尺度给出移动采集节点数的下限。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