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业余无线电管理体制历史研究

消耗积分:0 | 格式:doc | 大小:43KB | 2017-06-12

刘江

分享资料个

我国业余无线电管理体制历史研究

  早期业余无线电管理

  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我国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始于1899-1904年(光绪25年或30年)清政府在广东等要塞及河防舰只上设置火花式无线电收发报机器。1905年,清政府于天津开办无线电报学堂,并向马可尼公司购买了更多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用于南苑等地以及船舰。1906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ITU的前身)于柏林召开,当年清政府成立了“邮传部”,负责全国的电信和邮政事业。当时一些省已经设有“官电局”,负责当地的无线电通信业务。1912年,国际无线电报会议为我国划分了呼号前缀XNA-XSZ。1920年,民国政府加入了国际无线电报公约。虽然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无线电的应用远远赶不上技术的迅速发展,但在应用领域起步的时间差只不过几年,并初步建立了无线电管理。据记载,1928年7月曾颁发过一个《中华民国无线电台管理条例》。

  我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就是在1920年后开始的。开始时一些在中国从事商业等活动的西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业余无线电技术带入国内,设置并使用业余无线电台与国外业余无线电台联络。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中国知识青年开始学习业余无线电技术,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业余无线电台。经过十五年左右的传播,到抗日战争前夕,我国的业余无线电台活动已经普及到了沿海以及内地沿江口岸的很多城市,当局也已将业余无线电台纳入了管理,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杂志记载,业余无线电台须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批准,发给电台执照,按照国际电联的呼号分配,指配以字母“X”为前缀的电台呼号。但当时中国政府管理能力低下,西方人经常加以漠视,往往在华私自设置业余无线电台,并自造电台呼号前缀“AC(Asia China)”,有些参加他们活动的中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曾使用AC的非规范前缀。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