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解密

消耗积分:1 | 格式:rar | 大小:0.6 MB | 2017-10-09

分享资料个

  Pixabay

  最近频繁看到机器人参加高考的消息,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如一个机器的报道甚嚣,且尘上矣。笔者不才,从事十几年教学和教育技术研究,对机器人参加高考的宣传报道怎么兴趣荡然无存呢。

  近期的一则报道说高考机器人数学成绩以93分收场,我们研究高考数学试卷可以知道基础分数为90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比着葫芦画瓢”也可以拿到90分,老师辅导高三学生备考的时候,经常给学生规范题型模板,只要是往里套公式,基本可以拿到这个比较低的分数,可以感觉目前机器学习是无穷对比的结果。借鉴计算机视觉理论创始人马尔的三级论定义,机器学习中关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是应用问题导向,主要应用是已有的模型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相当于数据挖掘;

  其次是应用问题的需要,提出和发展模型、方法和算法以及研究支撑它的数学原理或者理论基础等,这是核心;

  第三就是通过推理达到某种智能。数据挖掘接近于数据端,机器学习接近于智能端。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谈一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解题逻辑和思维经历。

  数学题与数学解题

  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狭义标准化上的数学题,说到标准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条件(已知条件,题干条件),结论(未知,求解,求证,求作)。解题就是沟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包括解和解题依据。解题比做打仗,那么解题者的“兵力”就是数学基础知识,解题者的“兵器”就是数学基本方法,而调动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基本方法的数学解题学正是“兵法”。

  数学解题的思维信息过程

  《数学解题学引论》中认为数学解题的信息过程包括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

  有用捕捉:从理解题意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弄清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如何建立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感知和以前学过的图示知识,从题目的叙述中获取“符号信息”,从题目图形中获取“形象信息”。知识与图示知识是“有用捕捉”的基础。

  有关提取:即在“有用捕捉”的刺激下,通过回想而从记忆储存中提取有关的信息,图示知识:定理、公式、基本模式、解题经验等解题依据或解题凭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机智的策略选择是连续提取、不断捕捉的基础。

  有效组合:将“有用捕捉”和“有关提取”两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效组合的基础,而“逻辑结构”是否有效,其基本要求应能说服自己、说服论敌。

  这三个步骤往复循环,依信息的反馈而由大脑来调节,解题信息过程如图1所示:

  

  高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解密

  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例1的解题过程,则是两个维度上相关信息的有效组合,即从理解题意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记忆中提取有关的信息,并把这两组信息组成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