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率因数补偿,什么是功率因数校正: 

 

功率因数补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针对具有感性负载的交流用电器具的电压和电流不同相(图 1)从而引起的供电效率低下提出了改进方法(由于感性负载的电流滞后所加电压,由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不同使供电线路的负担加重导致供电线路效率下降,这就要求在感性用电器具上并联一个电容器用以调整其该用电器具的电压、电流相位特性,例如:当时要求所使用的 40W 日光灯必须并联一个 4.75μF 的电容器)。用电容器并连在感性负载,利用其电容上电流超前电压的特性用以补偿电感上电流滞后电压的特性来使总的特性接近于阻性,从而改善效率低下的方法叫功率因数补偿(交流电的功率因数可以用电源电压与负载电流两者相位角的余弦函数值 cosφ表示)。

 

 


图 1

 

在具有感性负载中供电线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而在上世纪 80 年代起,用电器具大量的采用效率高的开关电源,由于开关电源都是在整流后用一个大容量的滤波电容,使该用电器具的负载特性呈现容性,这就造成了交流 220V 在对该用电器具供电时,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根据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 AC 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 AC 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 AC 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虽然 AC 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 AC 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 2 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

 

在正半个周期内(1800),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大大的小于 1800 甚至只有 300-700,由于要保证负载功率的要求,在极窄的导通角期间会产生极大的导通电流,使供电电路中的供电电流呈脉冲状态,它不仅降低了供电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它在供电线路容量不足,或电路负载较大时会产生严重的交流电压的波形畸变(图 3),并产生多次谐波,从而,干扰了其它用电器具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EMI 和电磁兼容-EMC 问题)。

 

图 2

 

自从用电器具从过去的感性负载(早期的电视机、收音机等的电源均采用电源变压器的感性器件)变成带整流及滤波电容器的容性负载后,其功率因素补偿的含义不仅是供电的电压和电流不同相位的问题,更为严重���是要解决因供电电流呈强脉冲状态而引起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