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U定义5G 三类典型应用场景的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32 MB | 2017-09-20

分享资料个

  在刚刚结束的 MWC 上海上,5G 无疑成为展会中最为抢眼的亮点,同时 5G 也是各大厂商展示的重中之重。从标准技术到组网、原型机等整个产业链已经为 5G 商用做好了准备。而中国移动还在展会上了 5G 外场视频通话等 5G 真实场景应用。这无疑让人们感受到,5G 未来已来。由于 5G 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链接,更需要解决物与物、物与人的链接问题。这就对 5G 延时、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其对承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载能否满足网络要求,将直接影响到 5G 商用进程。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卢鑫认为, 5G 承载真正能够满足 5G 商用需求需要在三方面努力,一是确立统一标准的,二是不断创新不同承载技术满足未来各种 5G 新业务部署的承载需求,三是打造开放的 5G 产业生态。

  

  承载先行 2015 年,ITU 正式定义了 5G 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eMBB(型移动宽带增强)、 mMTC(大规模物联网)、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这就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4G 时代每个基站的带宽需求为 1Gbps 到 10Gbps,5G 时代将达到 50Gbps 以上甚至 100Gbps,有着几倍至十几倍的提升;时延方面,未来 5G 要满足工业互联的场景需求,从端到端 20 毫秒缩减到端到端 1 毫秒。即对承载在带宽、时延、网络架构及时钟同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