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组件的PID、蜗牛纹和品质等因素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14 MB | 2017-10-24

分享资料个

  近两年以来光伏组件讨论最热烈的一个技术话题无非就是“PID”。纵观SNEC展会,无论是组件生产商、设备商还是材料商大家纷纷以PID为卖点。既有号称组件“PID ZERO”,也有号称“PID封装的方案解决商”。大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杀手锏,想在PID战场上有所斩获。

  

  由此导致组件制造商过分关注PID,忽视组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电站的度电成本。解决PID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否所有区域的电站都需要抗PID? PID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最关键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为什么光伏发展几十年,装在高温、高湿区域的电站以前没有出现PID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深追其因。有些厂家盲目认为在电池片工艺不提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封装材料的改善能够解决PID。其实根本解决PID的问题要从电站接地方式和电池片制造工艺去解决,在没有办法改变接地方式的情况下,改善电池片的生产工艺,阻隔钠离子迁移至电池片电极,才是根本解决PID问题的方法,组件的密封性,提高EVA胶膜的绝缘性只对解决PID问题起到辅助作用。

  就在组件厂以为解决PID问题就能保证组件寿命,保障电站安全的时候,又一困扰组件厂和电站运营商的问题却悄然出现,去年以来已有大量组件厂家陆续出现蜗牛纹现象,今年以来尤为严重。某上市公司电站安装3个月就出现蜗牛纹,比例高达60%之多,某台资模组厂在海外的电站,某央企组件厂几十MW的电站组件安装不到半年出现30%以上的蜗牛纹,还有很多很多,蜗牛纹的现象已不是个别案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无论是组件制造商,还是电站投资商,更换组件的成本非常高,因此蜗牛纹现象的高发已让组件厂商坐立不安。据笔者在一些国内电站的了解,产生蜗牛的现象有两种:一种是电池片有隐裂,一种是电池片根本就没有隐裂(某些权威厂商认为隐裂是必要条件完全是没有事实依据,如果隐裂,怎么可能几十MW电站大面积出现呢?)。笔者对蜗牛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出现蜗牛纹的地区呈多样化,蜗牛纹并非是某个单一材料所导致,银铝浆,背板透水率、EVA材料中添加回收料和边角料以及EVA材料的配方体系都有重大的关系。且并非所有出现蜗牛纹的地方都有隐裂存在,所以选择稳定性、一致性更好的封装材料,严抓电池片的质量,选择经得住任何气候考验过的背板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

  近两年光伏行业可以说一直深处寒冬中,连续遭遇欧债危机,欧美双反,市场需求锐减等不利因素,导致价格急剧下降且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这个时候降本就成为摆在光伏企业面前的一件大事。无论是“PID问题”,还是“蜗牛纹问题”,都是降本惹的祸。较多的组件厂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低劣的硅片,电池工艺在降本的情况下节省原料使用量,选择低廉的背板,忽视了组件的可靠性;EVA制造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选用国产的EVA原料掺在国外胶粒中、添加回收料和边角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