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非线性晶体(如GaAs/GaP/GaSe/LiNbO3/ZnTe等)光整流效应产生太赫兹信号,是一种产生宽带太赫兹源的常用手段。两束频率不同的光在这些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混合”,从而产生和频振荡与差频振荡现象。当入射波为脉冲光束时,光束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叠加;在非线性介质中,这些单色分量将会发生混合。和频振荡效应产生频率接近于二次谐波的光波,而差频振荡效应则产生一个低频电极化场,这些低频电极化场可以辐射直到太赫兹的低频电磁波。通常,这些晶体利用体非线性(Bulk Nonlinearity)效应可以通过增长晶体尺度来增加非线性转换效率,但同时需要严格的相位匹配(quasi-phasematching condition),同时还需要考虑尺度增加带来的强吸收带引起的太赫兹频谱不连续。为了克服非线性晶体太赫兹源存在的问题,2014年由美国能源局埃姆斯实验室Costas M Soukoulis教授与Jigang Wang教授课题组提出使用金属超表面非线性效应产生宽带太赫兹信号。通过实验测量与理论分析,使用金属超表面产生的太赫兹信号带宽只受入射激光带宽影响,频谱在太赫兹频段光滑连续。但是考虑到晶格中心对称的金属材料的表面非线性效应,且只利用了超表面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增强非线性,其太赫兹转换效率与非线性晶体相比较弱。这是由于超材料本身的热损耗与辐射损耗较大,因而大大减弱了其局域场大小,造成非线性转换效率低。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