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必须要EMC预测试技术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31 MB | 2020-07-07

王超

分享资料个

  电磁兼容性(E1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电气设备共处一个环境中能互不干扰、兼容工作的能力。对于一个设备,既要求它不产生过大的干扰使其它设备工作失常,也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其它设备发出的干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为了获得一个产品(设备、系统)优良的EMC,其中之一是预测产品可能存在的EMC问题。它包括了以下二个方面:⑴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特性、干扰耦合路径特性、受试设备的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特性的物理模拟预测与数学模拟预测;⑵研究科学可行的EMC测试与试验技术,即包括测试方法与测试设备。值此,本文将对EMC预测试技术特征与新型测试设备及其测试应用实例作分析说明。

  电磁兼容性(E1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电气设备共处一个环境中能互不干扰、兼容工作的能力。对于一个设备,既要求它不产生过大的干扰使其它设备工作失常,也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其它设备发出的干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为了获得一个产品(设备、系统)优良的EMC,其中之一是预测产品可能存在的EMC问题。它包括了以下二个方面:⑴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特性、干扰耦合路径特性、受试设备的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特性的物理模拟预测与数学模拟预测;⑵研究科学可行的EMC测试与试验技术,即包括测试方法与测试设备。值此,本文将对EMC预测试技术特征与新型测试设备及其测试应用实例作分析说明。

  EMC预测试必不可少

  一个产品EMC的评价最终归结为是否符合相应的EMC标准,实施这种评价称为EMC鉴定测试(CompliaHce Measurement)。它是在一个产品投放市场前的最后阶段完成的。其实,按照一个产品研发、生产全过程中所需要的EMC测试量而言。鉴定测试只占了不到10%,90%的测试工作量是在此前完成的,包括准电路的板卡、原理样机、初样到正样研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EMC测试逐步实现产品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将这90%的测试工作总称为EMC预测试。预测试可以比鉴定测试精确度低些、粗略一些,以便迅速找出问题并不使测试设施费用过高。预测试仪表在保证必需的精度的同时,缩短测量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采用频谱分析仪既可以保证与EMI接收机有相似的精度,又可显著提高测量速度,而且价格不足EMI接收机的一半。因此,预测试常采用频谱分析仪代替EMI接收机,如图2(b)所示。也就是说,预测试系统可以使单位具有全程的EMC检测手段,可以全面提高产品的EMC特性。

  所谓预测试系统,实际上也是严格按照国家各种EMC标准进行的,包括设备、方法等等。但是,预测试系统具有区别于鉴定测试的特点主要如下:其一是对环境要求较低,EMC标准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必须在屏蔽室或暗室中进行,但预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初步摸底,只要找到问题所在即可,所以对环境要求可以低一些,屏蔽室和暗室的尺寸、指标可以低于认证测试;其二是核心测量仪器利用高性能频谱分析仪,高性能的频谱分析仪完全具备了EMC检测的能力,可以取代传统的 EMI接收机,目前有一个共识,频谱分析仪是建立预测试系统的最佳选择;其三是专用的中文软件;其四是EMC预测试系统的灵魂是测试软件与测试附件(传感器/天线、LISN、衰减器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