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氧电极的分类与溶解氧电极结构原理的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1 MB | 2017-10-11

分享资料个

  溶氧电极:溶氧(DO)是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简称,是表征水溶液中氧的浓度的参数溶氧电极是一种基于极谱原理的测定溶解在液体中的氧的电流型电极。

  1. 溶氧电极的分类

  测定DO的方法有多种:如化学Winkler法,电极方法,质谱仪等。这里主要介绍电极方法。溶氧电极最早是由Clark(1956)发明的。它是由一透气薄膜复盖的电流型电极。DO电极可分为两类:原电池(Galvanic)型和极谱(Polargrafic)型。

  2. DO电极测定原理

  原电池型:一般由贵金属,如白金、金或银构成阴极;由铅构成阳极。在电解质如KCl或醋酸铅存在下便形成PbCl2或Pb(AcO)2。原电池型电极无需外加电压。极谱(Polargrafic)型电极需要外加0.6-0.8V的极化电压。一般由贵金属,如白金或金构成阴极;由银构成阳极。极谱型电极需外加一恒定的电压0.7V。电解质参与了反应,因此,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必须补充电解质极谱型DO电极。

  极谱型:电极一般寿命较长,但价格较贵。输出电流相差数量级。电极响应时间一般为90S。用来测定Kla或过渡现象似乎较困难。有些电极的响应可以做到30以下。

  3. DO电极结构

  一般由阴极、阳极、电解质和塑料薄膜构成,阴极 一般阴极材料的要求很高,如白金或银度在99.999%以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