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的眼睛和小脑模块的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1.15 MB | 2017-09-19

分享资料个

  大家都知道,业内常用的测距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激光测距、图像测距和超声波测距。其中,激光凭借良好的指向性和聚焦性,是目前行业内最可靠、稳定的定位技术,激光+SLAM成为目前最主流的定位导航方法。

  那么,是不是有了激光+SLAM这种可靠的定位技术,就意味着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移动了呢?

  

  其实不然,对于移动机器人来说,激光雷达仅仅是它的“眼睛”,通过激光不断扫描周围环境,获取二维空间的点阵数据,构成周围环境的地图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被移动机器人使用。

  设想一下,当我们身处某个陌生环境想要走出去时,首先要通过眼睛看到周围的环境,其次,需要通过小脑迅速判断最佳路径,同时避开障碍物,顺利走出去。

  同理,移动机器人想要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预先录入地图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导航,光靠“眼睛”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于所见的事物还需要进行理解,需要小脑或者其他大脑皮层中枢来处理。“眼睛”和“小脑”的完美结合,才能让自主定位导航效果最大化。

  以餐饮机器人为例,目前,餐饮服务机器人基本上是沿着预先设置的轨道移动,无法灵活得 “指到哪里去哪里”。餐饮机器人从预设轨道上行走,把菜端到桌旁后,不能完成摆盘,只能充当“传菜员”的角色,摆盘这一动作还需要借助人力完成。尽管这样,如果能智能充当“传菜员”这一角色,也能大大解决餐饮行业用工难、人员流动率高等难题。

  目前,应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导航技术有很多,但受室内环境的限制,很多导航方法在室内移动机器人上很难应用,如GPS导航(室内精度太低)……另一些导航方法由于精度或实时性等原因,也很难应用在商业化的室内移动机器人中。

  

  餐饮服务机器人在预设“轨道”上行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