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机器人的7个标准是那些详细资料介绍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39 MB | 2019-04-23

李静

分享资料个

  1.1 定义机器人的7个标准

  在开始着手于机器人编程任务之前,需要明确是什么让一个机器人能真正被称作机器人。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让一个自操作的软件控制装置有资格成为一个机器人呢?在ASC(Advanced Software Construction公司,作者为机器人和软件机器人打造智能引擎的地方),一台机器需要满足以下7个标准:

  1.通过编程,应具备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感知外部或内部环境的能力。

  2.其行为、动作和控制是执行一组程序指令的结果,并可重复编程。

  3.通过编程,应具备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影响外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交互或者在外部环境中进行操作的能力。

  4.应拥有自己的电源。

  5.应具备一种语言,它适合表示离散指令和数据并支持编程。

  6.一旦启动,无需外部干预即具备执行程序的能力。

  7.必须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下面将详细阐释上述标准。

  标准1:感知环境一个有用或有效的机器人应具有一些感知、测量、评估或监测环境与态势的方法。机器人计划执行的任务决定了其需要什么感知,以及如何在所处环境中利用这些感知。它可能需要识别环境中的对象、记录或区分声音、测量遇到的物质、通过触碰定位或规避物体等。在某种程度上,如果缺少感知环境与态势的能力,机器人将很难完成任务。当然,除了具有一些感知环境与态势的方法之外,机器人还必须具有接受指令的能力,诸如如何、何时、何地以及为何使用其感知等。

  标准2:可编程的动作和行为应要有给机器人指令的描述方法:执行什么动作何时执行动作何地执行动作何种情形下执行动作如何执行动作通过本书可知,对机器人编程相当于给机器人一系列关于是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执行动作问题的一组指令。

  标准3:改变环境、与环境交互或作用于环境一个有用的机器人不但需要感知环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改变其所处的环境或态势。换言之,一个机器人应能够通过行动改变某些东西或利用某些东西来完成任务,否则就是无用的。采取行动或执行任务的过程应影响或作用于环境,否则就无法得知机器人的行动是否有效。一个机器人的行动以某种可测量的方式改变其所处环境、场景或态势,并且这种改变是向机器人发出一组指令后直接的结果。

  标准4:具备电源机器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某种动作,这就需要消耗机器人的能量。能量应来自某种电源,比如电池、电力、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只有电源持续提供能量,机器人才能操作和执行动作。

  标准5:适用于表示指令和数据的语言一个机器人需要给定一系指令以确定如何、何时、何地以及在何种态势或场景下执行什么动作。有些指令是硬连接于机器人的,并且不论机器人处于何种情况,只要其有主动电源便会一直执行这些指令。这是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常规机器与机器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之一表现为:机器人可以接收新指令而不用重建或改变硬件,也无需重新连接。机器人拥有接收指令和命令的语言,该语言应能够表示命令和数据以描述机器人的环境、情景或态势。机器人的语言装置应允许给定指令而无需物理连接,即机器人可以通过一组指令实现再编程。

  标准6:无需外部干预的自主性我们坚持本条是定义机器人的硬性标准,虽然此观点仍有争议。我们认为,真正的机器人是完全自主的,但该观点并未得到所有机器人专家的认同。图1-1源自机器人新兵训练营,它给出了机器人操作的两种基本分类。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