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Gs薄膜的制备方法与电沉积技术的发展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3 MB | 2017-09-27

分享资料个

  CIGs薄膜的制备方法

  20世纪70年代Wagner等瞳]利用CulnSe2单晶制备出了最早的CIS太阳能电池,其效率可以达到12%。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晶薄膜电池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相继出现了共蒸发和磁控溅射2种高真空薄膜制备方法。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采用三步共蒸发技术制备出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其最高效率为19.9%,磁控溅射效率也能达到18%以上,但这2种技术的设备成本比较高,不能充分显示出其低成本的优势。铜铟镓硒半导体材料的缺陷形成能比较低,能形成本征缺陷的自掺杂,而且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2个铜空位Vcu和 1个铟到铜的替位本征缺陷In血可以形成缺陷复合体,呈电中性,所以铜铟镓硒能容许比较多的本征缺陷和晶界,也能容许一定的化学计量比偏差。这一特性为其低成本制备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目前已出现了多种非真空制备方法,如电沉积、纳米粒子印刷、溶液涂覆和喷雾热分解等。电沉积是一种低温沉积方法,无需真空设备,能量消耗和设备投入低,容易实现连续的辊到辊大面积沉积,原材料可以直接使用铜盐和铟盐,而且利用率高,因而是一种优异的低成本技术[3“]。

  电沉积技术的发展

  1983年Bhattacharya等首先采用电沉积制备出CuInSe2 薄膜[5]。电沉积CIGS薄膜一般采用三电极电化学体系,薄膜在阴极沉积,原材料采用铜和铟的硫酸盐或者盐酸盐, Se()2与水反应生成H。Se03作为se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作为支持电解质,沉积过程可以采用恒电位、恒电流、扫描或者脉冲方式。理想电极反应如式(1)所示,电沉积出的CulnSe。薄膜一般是非晶或者无定形状态,需要进一步热处理使薄膜晶化。

  电沉积加刻蚀技术

  法国的CISEL项目采用刻蚀的方法调整原子比例, CIsEL是比较成功的电沉积项目,由法国EDF、CNRS、EN— SCP、SGR等机构合作开发低成本Cu(In,Ga)(s,Se)。电沉积技术。该项目用刚性Mo玻璃为衬底,Na:SO.作基础电解液,Cu和In的硫酸盐、Se02为原料,一步电沉积得到富铜薄膜,Cu/In原子比为1.1~1.2,富铜的Cu:Se相通过KCN溶液刻蚀后Cu/In原子比接近1,热处理后薄膜生成比较理想的微米级柱状晶粒[7-9]。目前小面积电池效率可以达到 11.5%(O.1cm2),30cm×30cm模块效率为6%~7%。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增加薄膜的Ga含量和S含量以提高开路电压,使小面积电池效率达到12%。

  电沉积与PVI)混合技术

  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 来调整原子比例,保持着电沉积方法的最高记录。他们用 LiCl、CuCl2、InCl3、GaCl3、HzSe03作电解液,恒电位电沉积得到富铜CIGS薄膜,再采用真空蒸发沉积In、Ga和S来调整元素比例[1 0’11],可使小面积电池的效率达到15.4%,但是物理气相沉积量达到了薄膜厚度的50%。这种混合技术虽然使效率提高,但增加了真空步骤,不利于工业生产。NREL 电沉积的发展方向是降低物理气相沉积的比例,目前在电解液中添加pH缓冲剂可以使物理气相沉积减少到10%~ 20%,电池的效率为9.4%。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