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药性快检难题和“拉曼组”概念的提出以达到可遏制耐药性传播的目的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16 MB | 2017-09-28

分享资料个

  耐药性快检,一直是摆在中外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10 月 19 日《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篇来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论文,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文提出基于“拉曼组”的耐药性快检技术,证明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拉曼成像,能够不依赖于培养、快速、定性、定量地表征细菌的药物应激性并区分其应激机制。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们团队在研发微生物学新技术新装备的过程中,敏锐捕捉到了耐药性检测技术开发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耐药性快检难题

  “PCR(聚酶链式反应)和基因组测序技术可通过鉴定耐药基因来间接推测耐药的可能性。”徐健进一步指出,“但该技术依赖于已知的耐药基因参照序列,故无法分析未知的耐药性,且通常无法定量检测,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临床实践上为了指导“精准用药”,急需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直接、快速测量技术。临床需求与技术现状的矛盾如此紧迫和突出,以至于 2016 年 9 月 8 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悬赏两千万美元,专门激励细菌耐药性快检技术的研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