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

消耗积分:2 | 格式:rar | 大小:280 | 2009-08-24

绝代双骄

分享资料个

密度聚类算法DBSCAN是一种有效的聚类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将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IDBC应用于检测引擎设计。IDBC算法改进了网络连接记录的距离计算方式,并在DBSCAN聚类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合并。实验结果表明,与DBSCAN算法相比,IDBC显著降低了入侵检测的误报率,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入侵检测 密度聚类 数据挖掘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入侵事件频繁发生,入侵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正常行为,入侵行为往往数目相对很少,而且行为特征差异很大,因此适合于用聚类方法来识别入侵行为,已经有多种聚类算法被应用于这一领域。其中,基于密度聚类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由于具有对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能够在带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等优点,在入侵检测领域更受关注。
基于聚类的无监督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建立在两个假设上:一是正常行为的数目远远大于
入侵行为的数目,二是入侵行为和正常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两个基本假设,Columbia大学的Leonid Portnoy 等人采用聚类思想,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解决入侵检测系统中知识获取的问题[1],但它假设数据集服从一种随机分布。事实上,实际的网络数据往往不符合任何一种理想状态的数学分布。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IDBC)。该算法改进了网络连接记录的距离计算方式,在传统的DBSCAN 算法基础上,将密度足够高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对得到的聚类结果进行类合并,由此得到更高的检测率和更低的误报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